重庆水稻“吨粮田”从科研试验走向大田生产
11月3日,记者从市农技总站获悉,连日来我市组织专家相继在开州区、梁平区、永川区的水稻示范基地对再生稻进行田间测产。结果显示,加上头季稻产量,3个基地两季亩产分别达到1098.92公斤、1142.97公斤、1084.62公斤,均实现“吨粮”目标,这也意味着我市水稻“吨粮田”已从试验田走向大田生产。 今年,市农技总站在开州、梁平、永川的示范田推广了抗碾压、耐低温的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4949”,同时搭配合理密植、一喷多促、抗碾压低桩机收等技术,指导大户开展“吨粮田”生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仅提供技术方案,生产完全由大户自主完成,能够在几个点位上纷纷实现‘吨粮田’,非常不容易。这也说明,我们集成的这套中稻——再生稻高产技术可以进行大范围推广。”市农技总站粮油科科长方立魁说,从测产现场看,新品种的抗碾压性强,在不更换大型收割机具的情况下,示范片再生稻发苗率普遍达到80%。此次梁平区基地海拔超过400米,意味着我市再生稻在发展区域上也实现了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