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7月28日电(李海岚)7月27日,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仿生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重庆举行。企业组、创业组及专题组共评选出13个一等奖、24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获奖项目涉及家庭、医疗、交通、工业等众多应用场景。
本次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承办,旨在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智能仿生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
“大赛聚焦前沿核心技术,汇集全国创新项目,集中展现了我国智能仿生机器人产业的最新成果。”大赛主办方介绍,大赛共有108个企业(团队)参赛,经过形式审查、初赛等环节,最终评选出43个企业组项目、35个创业组项目、13个专题组项目晋级决赛。
“本次大赛具备极高的产业价值,通过三个层次推动产业升级,一是聚集响应国家战略的前沿技术团队,二是发掘未来产业的潜在独角兽企业,三是发现产业链的重要连接点,推动补链强链。”国家机器人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重庆)主任赵赢认为。
以医疗市场为例,此次大赛有多个医疗相关项目获奖。深圳市罗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沈路平分享了其全球首款获批的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研发历程。该企业2015年布局自然腔道技术,2023年完成临床试验,突破传统腹腔镜手术局限。“若跟随达芬奇技术路线,只能做中国仿制品。而在新兴领域,我们有机会定义全球标准。”沈路平介绍。
在工业生产领域,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二所八室主任陈青展示了核工业机器人的特殊价值。其团队研发的耐辐射机器人突破材料与电子元器件极限,能在强辐射非结构化环境中替代人工作业。“多机协同是核工业运维刚需。”陈青认为,在人工智能浪潮下,核机器人正向高可靠性、群体智能方向发展,未来将助力中国核工业技术出海。
据悉,自2016年首次举办以来,“创客中国”已步入第十个年头。本届大赛工信部网安中心联合中信银行等投资金融机构,在大赛举办过程中开展优质中小企业金融对接服务,并在赛后通过召开优质企业座谈会、举办重点产业链对接会等方式,有效匹配各类创新创业服务资源。
“随着赛事发掘的优质项目加速孵化,智能仿生机器人有望在工业升级、生命健康等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持续动能。”大赛主办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