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首页 新闻中心 汽摩房产 经济 交通 规划 金融 旅游 美食 区县 西部 图片库 摩天迷 宣传片 IT CBD 女性 星座 许愿墙 解梦 算命 论坛
人文频道 > 重庆人文

纪录片中的战时重庆市民 打篮球吃杂粮努力活得更健康
  【来源】:经典重庆 【时间】:2015-6-18 12:23:13

  打篮球吃杂粮

  战时重庆市民努力活得更健康

  纪录片《苦干》中的重庆街头,市民在街边购买水果。特约摄影 苏思 翻拍

  在奥斯卡获奖纪录片《苦干》里,美国记者雷伊·斯科特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当时人们生活的情景。哪些阶层的人喜爱打网球?普通市民又喜欢什么样的锻炼方式?他们日常吃什么?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解密战时重庆市民的运动方式和食物。

  上流人士打网球

  普通市民打篮球

  《苦干》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美国记者斯科特来到一所教会学校,发现里面的学生不仅能打网球,还会击剑。“这个镜头虽然反映的是教会学校的情况,但在抗战时期的重庆,网球作为新兴运动,还是受不少上流人士的欢迎。”重庆图书馆研究员、抗战史专家王志昆说。

  据重庆特藏文献中心馆员唐伯友介绍,早在1938年,重庆便建有号称“东亚第一”的网球场,“在抗战期间任国民****行政院庶务处秘书一职的陈克文所留下的《陈克文日记》,就有关于这个网球场的记载:‘听说上清花园旁边那所范师长的范庄,里面的网球场是东亚第一的,耗费一百万,都是从老百姓身上,特别抽税建筑的’。”

  不过在王志昆看来,当时虽已建有网球场,但并不普及,只有少数上流社会的官员喜爱打网球,普通市民的运动项目以篮球和排球为主。

  “在战时重庆,不少学校都建有篮球场,空闲时间打篮球是不少市民的主要休闲方式。”王志昆说。而经历过重庆大轰炸,当过《新华日报》报童的84岁老人陈青炳告诉记者,每当他完成送报工作后,便会和同事来到报社附近的篮球场打球。“周围还有不少同样热爱篮球的市民,虽然随时可能遭遇轰炸,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打球的热情。”

  杂粮取代米饭

  成为市民主食

  公路边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兵正拿着筷子,大口刨着碗里的米饭;在他的身边,有一群拿着碗的军人,正等待着厨师把菜分发到碗里。这是《苦干》里面一组描写军人进餐的镜头。

  “这个镜头如实反映了当时中国战士们的饮食状况,也间接反映了战时普通市民的饮食状况。”王志昆说,抗战时期,由于物资匮乏,人们的饮食结构中杂粮的比例相当高。“大量外来人口迁入重庆,周边地区所产的稻米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最紧张的时候,重庆市民人均每天只能分到4两左右的大米。”

  为改善这样的状况,国民****开始在重庆周边的区县大量种植番薯、马铃薯、玉米等杂粮。“当时广安主要出产的是玉米,梁平出产番薯,而在江津、合川、巴县等较平的地区,则以水稻种植为主。”

  随着这些作物的大量种植,重庆市民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番薯为代表的杂粮成为人们的主食。“当时市民的饮食结构中,大米和杂粮的比例大概是4:6。”王志昆说。

  而据唐伯友介绍,在抗战初期,只花5元便可在国泰饭店大吃一顿。随着战事发展,物价也持续走高。“据《陈克文日记》记载,在抗战最艰难的1943年,重庆的物价上涨了约百倍左右,饺子每只的价格涨到七角,稀饭每碗涨到两元,法币十元吃不到一顿点心了,一只鸭子的价格更是涨到了70余元。”本报记者 黄琪奥


 [点击评论]

更多>>   相关资讯
重庆新增一个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98年前的一篇报道披露重庆早期工运细节
“重庆限定”版的夏日浪漫!这场在嘉陵江畔奏响
重庆山城巷:漫游空中街市,体味巴渝魅力
“红岩丹心”主题美术展在重庆开展
种粮如何赚钱?这些“达人”有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