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首页 新闻中心 汽摩房产 经济 交通 规划 金融 旅游 美食 区县 西部 图片库 摩天迷 宣传片 IT CBD 女性 星座 许愿墙 解梦 算命 论坛
人文频道 > 重庆人文

探访重庆开县余家大院 露天彩绘两百余年不褪色 图
  【来源】:经典重庆 【时间】:2015-5-25 13:08:56

  屋檐下的彩绘历经200余年仍光彩依旧

  讲述庭院的那些传奇故事

  余家大院外景

  但凡老家院落,总有道不尽的亲情故事,见证一代代人的成长。开县中和镇有一座占地约5亩的200余年民居——余家大院。如此庞大、讲究的建筑建于何时?主人是谁?墙上彩色图案为何保鲜如初……

  那些走出余家大院的人们虽然身居热闹的大都市,但每当深夜时,却总是想念乡下的老屋,回忆年少时老一辈讲的那些关于庭院的传奇。

  美好记忆

  这个院子里见证了我的初恋

  50岁的扈月华是开县中和镇人,在研究开县民俗方面颇有造诣。因为一位亲戚曾经住在余家大院,家住半山上的扈月华儿时经常到亲戚家中玩,大院里的一砖一瓦,成了他挥之不去的记忆。

  在老屋的房前屋后,到处留有他和伙伴们快乐的童年印迹。余家大院更是他和同校一名女同学懵懂初恋的见证者,后来他当兵离开家乡,这里便成为他们之间鸿雁传书的驿站。虽然他和女孩无果而终,但记忆却美好而青涩。“我们现如今都在慢慢老去,但老屋却还是那样安然无恙,记忆还是那般清澈透明!”扈月华感慨道,转业后回到开县中和镇附近工作,余家大院便是他茶余饭后经常光顾的地方。

  “我喜欢在大院里树荫下静坐,给心放个假。”扈月华说。

  心里归属

  老院子成为游子的心灵驿站

  白日里喧嚣的万丈红尘,却挡不住游子一次次梦里回归。在余家大院土生土长的余霞,早年当兵入伍,后外出打拼转眼已是30个年头。尽管他已经在大城市里安家立业,孩子也改了出生地,但他经常午夜梦回儿时所住的余家大院。

  在生意场上打拼多年之后,余霞经常一个人悄悄回到老家,拿一把椅子,一个人静坐下来,回味旧时的那份童真和情感。从天井仰望湛蓝天空,看鸟儿自由翱翔,疲惫的内心顿时空灵纯粹起来,然后,再次上路!

  “当年走出山外去当兵是想离开老屋,到外面广阔的世界里去。多年后,却发现自己的根深深地扎在这个院落了。”余霞说。

  惊奇之事

  屋檐彩绘200年仍光彩依旧

  余家大院位于开县中和镇老场镇一公里处,是开县县城境内到目前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院落,是开县为数不多的重点文物保护对象。

  据了解,整个院落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已经200多年历史了。占地面积约5亩,坐西朝东,8个天井,共有84间房屋,老屋系典型的大巴山巴渝建筑风格,可概括为:三横一正八天井,外加一朝门一箭楼。三横,指的是三排错落有致的庭院;一正则是指正中的堂屋,即会客厅。沿着院落正前方房檐下的墙体彩绘,画宽0.98米,长达32.8米,和老屋相得益彰。彩绘画面主要有游龙和八仙人物及巴渝民间传说。画工精致绝伦,人物栩栩如生。经过多年风雨的浸染和冲洗,虽然画面的整体有所损伤,但是颜色依然鲜艳夺目。

  “这些图案是彩绘,不是壁画。”据文物专家介绍,余家大院外墙上彩色图案属于露天彩绘,工匠师傅大多选择天然原料绘制,能适应长时间的天气变化。“但像这样历经200多年,色彩依然鲜艳、图形保持较为完好的建筑,的确少见。”90岁的老屋居民余发本说道。

  老屋的存在,对研究当地的历史,了解当年当地人的生活、审美和意识形态等有研究价值。


 [点击评论]

更多>>   相关资讯
重庆新增一个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98年前的一篇报道披露重庆早期工运细节
“重庆限定”版的夏日浪漫!这场在嘉陵江畔奏响
重庆山城巷:漫游空中街市,体味巴渝魅力
“红岩丹心”主题美术展在重庆开展
种粮如何赚钱?这些“达人”有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