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解放东路的眼镜面老板一边给客人准备带到上海的小面一边称:“重庆小面敢与外地面叫板!”
来重庆,很多事情是必须要干的———看夜景,吃火锅,去解放碑观音桥看美女……当然还有,要去街头小巷吃碗正宗的重庆小面。
重庆小面伴随着外出的重庆人越来越多,开始走向全国。对于那些希望品尝正宗重庆小面,但又不能亲自来重庆的外地好吃狗来说,这则故事很有启发———让小面打飞的到碗里来。
春节送礼
25碗小面去上海
昨日上午11点左右,储奇门眼镜面老板老王,与往常一样招呼着客人。一个身着深色夹克的中年男子从人行道快步走向面摊。老王见是有些时日没见的老熟客,招呼道:“老弟又回来了啊?”
男子回应:“老样子给我整25碗。晚上的飞机,我晚点来取。”男子不愿透露姓名,老王说虽然是熟客,但是他也不知道对方怎么称呼,一直称其为老弟。
老弟多年在上海定居,每逢节假日总会回重庆看看。据他介绍,去年底纪录片《嘿,小面》在央视热播后,重庆小面着实火了一把,不少身边的朋友也想尝尝这种跟火锅一样代表重庆地道麻辣的美食。今年春节回来,临走前上海的朋友托他要搞点地道的小面回去。
老王这家小面馆,已经开了31年了,老王记得老弟还是小孩时就经常来这里吃面。如今当年的桌凳历经31年的擦洗,已经都不能平整地放下碗筷。老弟说,和记忆中的重庆小面味道一样,包括储奇门眼镜面在内的小面老店,不变的是那种爽口的麻辣。
为了口感
催生半成品打包
老弟支付了400多元的餐费,约定晚上来取货。他说,大老远打包小面其实并不容易,不过他算是有经验了———只能带半成品,回到上海后,面条得按照老板提供的办法自己煮熟。
老王说,老弟打包他家的面,也不是第一次了。眷念家乡美味的老弟,回上海总少不了带上几碗小面。最多的时候带了好几十碗,说是碗但并不用碗装,而是用快餐盒或者是食品袋分装好面条、汤料、作料、配菜等。
说起半成品打包,老王说,这也是逼出来的创新。因为周边拆迁,很多老熟客都搬走了,不过还是经常去照顾他的生意,而且常常都是吃一碗带几碗走。有的住得远,回家之后,面泡久了口味不及现做现吃。
既然煮熟了不好带,干脆就带生面。老王和顾客商议后尝试换一种方式打包。几次尝试后顾客反应不错,但就是常温打包,带回家放不了几天味道也要变,老王于是琢磨着将保鲜要求高的食材速冻后打包带走,这样就容易保鲜了。
因为老弟打包的量较大,平日正常进购的食材不够用,昨日中午,老王又打电话让人加送了一些水面等食材回来。晚上老弟来取货前一小时,老王开始分装水面、汤料、作料和配菜。
见到商机
重庆小面或可全国订购
“像牛肉汤料什么的,就需要分装后就冷藏起来。这样才能保鲜更久,即便带出国,从冰箱取出来还是原汁原味。”老王说,有个黄姓老顾客,就曾打包了小面托运到德国,准备送给儿子和其同学,不过可惜的是,因为出境安检比国内更严格,成品辣椒没能出境,最后这批托运的小面,被黄先生送给了在北京的老友。
小面半成品打包坐飞机跑全国,这是很多重庆知名小面早已享受的贵宾待遇。昨日下午,重庆晚报记者随机询问了多家知名重庆小面,虽然他们都不主动提示可以打包半成品,但顾客只要有要求,大多小面老板都会予以配合,而且对他们而言也并不新鲜了。不过要是托运到外地,重庆小面的老板们大都表示,费用如何结算,采用什么方式托运,都还得面谈才行。毕竟现在还没有专门开卖重庆小面的网店。
据了解,万州的陈凉面,在半成品打包方面算是一个先行者,他家的凉面多半都是以半成品方式打包带走。方便了顾客,又提高了销量。
老太婆摊摊面老板秦云就期盼,重庆小面能以半成品打包的方式走向全国。秦云称,去年,纪录片《嘿,小面》在央视热播后,外地来重庆拜师学艺学做重庆小面的人越来越多。“而小面半成品外带,今后或许也是重庆小面走向更广阔市场的一个尝试。”
“在外地建实体店,因为饮食习惯差异,在实体店辐射区域,客流不见得很稳固,经营难以顺当。”据重庆小面协会筹备组员介绍,在“123台灯的小面交流群”和“重庆小面老板交流群”,已有不少老板商议,能否构建一个全国范围的小面订购平台,通过出售半成品的方式把重庆小面推向全国。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夏祥洲 记者 史宗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