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寺附近,一口口翻腾着红油的铁锅搅得一条街风生水起。记者 许恢毅 王海 摄
“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自然就少不了江湖人士的聚集地———火锅店。
冬日已到,每逢华灯初上,龙头寺附近一条背街就被一口口翻腾着红油的铁锅搅得风生水起。十几家火锅店排成一条300米的长街,人声鼎沸,车水马龙。这就是江湖上盛传的:“火锅一条街。”
“呵呵,不觉得有竞争啊,大家各凭本事嘛!”这句话淡淡地从每家老板嘴里飘出,却容易让人产生“笑里藏刀”的论断。食客只要从首家走到末尾,就能感受到,空气里除了弥漫着香浓的麻辣味,还有火锅争霸的本土江湖气息。到底谁是真正的“锅大侠”?
东湖南路这条街不长、不短,道路不宽、不窄,总给人“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就这样一条平平常常的街道,却突然间火锅扎堆,一场火锅江湖争霸,愈演愈烈。
要问这条火锅街怎么形成的?每家店老板都会告诉你两个字:“叉记。”叉记火锅坐椅两三,却食客成堆,算是这条火锅街的“一代宗师”。
这火爆的场面,江湖人士煞是羡慕,杀牛场就是其中一家。“我那时给叉记送货,看着看着就决定自己干了。”昨日,老板彭飞说,他开店在这条街的原因是,这条街冷清,租金便宜。
这条街很奇怪,火锅店一家接着一家开,开一家就火一家,而其他餐饮店都难逃倒闭的命运,“优胜劣汰吧,最后整条街就只剩火锅店了。”
“只要毛肚新鲜,生意准能好”
江湖名人:光头小彭
开店时间:2007年
江湖地位:笑傲江湖
绝技:屠牛大法
《倚天屠龙记》里,少林寺广发英雄帖召开“屠狮大会”,广招天下武林人士讨伐“金毛狮王”谢逊。不过,在火锅江湖,26岁的光头小彭曾广招天下食客,上演真实的“屠牛大会”。
手起、刀落,在杀牛场鲜菜老火锅门口,赤裸着上身的光头小彭和其他屠夫一起将一头牛放倒,然后卸下新鲜的毛肚。每当这时,周围的看客有的拍手称快,有的吓得目瞪口呆。
光头小彭是杀牛场鲜菜老火锅的老板,他叫彭飞,今年26岁。前晚8点半,身材健壮的他和店里的服务员一起忙着给顾客上菜、倒茶、收钱。他声音有些沙哑,皮肤黝黑,不时露出脖子上一条并不细的金项链。
虽然从年龄上来看,在火锅一条街的各路英雄中他只能算是小弟弟,不过他却拥有元老级的地位。2007年,当东湖南路还只是一条连路灯都没有的背街时,20岁的他就在这里盘下门店,追随着现在已经离开的叉记老火锅和如今依然在的原始老火锅这两位老大哥一起在火锅江湖厮杀。
彭飞说,才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在火锅店当帮工,会炒料,特别熟悉毛肚的货源。他说:“只要毛肚新鲜,火锅店生意就准能好。”
“屠牛大会”曾是杀牛场的特色,每周五下午必定上演,也为店里招揽了不少老顾客。“不过,考虑到安全等问题,现在已经停办了,但我还是会在自己的屠场杀牛。”彭飞说,生意好的时候,一晚上就能卖出八九个毛肚,差不多70斤。
“怎么变都对,但味道才是王道”
江湖名人:赖家旺
开店时间:2010年5月
江湖地位:江湖元老
绝技:传统真经
火锅,如今已被万千食客演绎出了千锅百味。“怎么变都对,但味道才是王道!”说这句话的男人已年过半百,手拿一缺口土碗,碗里黄酒已见底。他就是姚家老山城火锅的老板赖家旺。
“我的味道就是老重庆火锅的味道,带着火锅的历史存在,从不担心生意不好。”他说。
2010年,叉记火锅搬走了,赖家旺决定在这条街上延续传统老火锅的味道。
赖家旺说,那时这里不算“一条街”,不过大家都开始有意识地打造起火锅这片江湖。“给出租车司机说,到龙头寺火锅一条街,他就知道了。”这几家元老级火锅店老板都这样宣传着,“去年开始,来的火锅店一下就多了,真就是一条街了!”说完,赖家旺也喝完了土碗中最后一口酒。
“利润看薄点,顾客自己会再来”
江湖名人:李丹丹
开店时间:2012年11月
江湖地位:后起之秀
绝技:十八般小吃
“帅哥美女,这条街只有我们是小吃点心自助免费。”见一对带孩子的小夫妻在店门前张望,一袭黑色职业套装的舒派老火锅的老板娘李丹丹赶紧上前。小夫妻见店堂里食客满坐,两人相视一笑后径直在临近的方桌坐下。李丹丹赶紧招呼伙计倒茶。李丹丹今年28岁,就住在龙头寺附近。之前,李丹丹从事食品行业。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就想在家附近开个店。恰逢“火锅一条街”日渐红火,便成了她的首选之地。面对竞争,她毫无畏惧。“把利润看薄点,顾客觉得好,自己会再来。”李丹丹说,自己现在老顾客很多,生意好时能坐30多桌。
“学味道学服务想创新”
江湖名人:陈光伟
开店时间:2013年10月
江湖地位:初生牛犊
绝技:新潮神功
还没走进捌零老火锅,就能感觉到新潮的味道。店外,一位帅哥会给客人停车带位;落座之后,店正中的大屏幕上演唱会、足球赛够吸引眼球……
店如其名,捌零老火锅的老板是四个80后年轻人。“为了盘下这个店,我们观察了好久。”29岁的陈光伟是四个老板之一,他说,一次听朋友推荐来这条街吃火锅。浓郁的火锅氛围,让他萌生了“步入火锅江湖”的念头。
陈光伟等四个80后,在这条街上连续吃了3个月,把每家火锅都吃上好几遍。“学味道、学服务、想创新。”陈光伟说。
上个月,火锅店正式开张。陈光伟通过微博、微信、陌陌定期发布店里的动态。前晚,工商大学大三学生小杨就是看了微博之后,决定和朋友过来试试。
“这条路上开火锅店,不愁生意”
江湖新人:全昌会
开店时间:2013年11月20日
江湖地位:无名小辈
绝技:等待剑法
当其他火锅店都忙得团团转的时候,双喜老火锅以一种“清高”的姿态面对没有一位食客的窘境———老板娘镇定自若地玩着手机游戏,服务员们则围着电视看着;别人为了招揽生意,中午、晚上都营业,双喜依然坚持只晚上开店。
在所有人眼中,这个刚刚加入火锅江湖的无名小辈有些格格不入。老板娘全昌会却淡定地说:“在这条路上开火锅店,肯定不愁生意,现在没有光顾以后肯定生意好。”全昌会觉得,选择在火锅一条街开火锅店不会错,现在她只需要等待。
火锅一条街时间表
2007年
独家试水:叉记老火锅生意火爆(现已搬走)。
2007~2010年
陆续来了五六家火锅店。
2010年
火锅店老板集体自发命名:“火锅一条街”。
2012年至今
15家老火锅扎根,形成重庆名副其实的“火锅一条街”。
食客说>
“像我家吧,每次有客人来,要招待吃火锅都选这里。”
家住龙头寺的刘先生见证了火锅一条街的兴起,他说,这条街现在是重庆火锅文化的代表之一。
“这边火锅很集中,各种老火锅都有,味道好。有6家我都吃过,看什么时候能把所有的都吃一遍。”从杨家坪赶来火锅一条街的黄先生说,只要好吃,他们再远的地方都愿意去。
(记者 罗清艺 黄乔)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