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图
东莞轻轨时速将高达120公里,图为武汉开通的轻轨列车。资料图片
前(25日)昨两日,省******、省建设厅和东莞市****联合召开了《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专家评审会。记者从这次会议上获悉,如果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东莞轨道交通建设计划,东莞轨道交通R2线一期石龙-新城中心将率先通车。届时,从莞城到石龙的出行时间将从现在的70分钟缩短为15分钟。
4条线路通过21个镇区
根据《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东莞轨道交通远期由4条线路构成,全长194.3 7公里,通过镇区21个,设立车站55座。
R1线从麻涌到黄江南站,是一条西北-东南方向的直径线,全长59.4 4公里,其中汽车总站站到会展中心站及松山湖境内为地下线,长20.6 6公里,其余均为高架线38.7 8公里,途经麻涌镇、望牛墩镇、道滘镇、万江、南城、东城、大岭山镇、松山湖、黄江镇等9个镇区,设站13个。
R2线从石龙火车站西广场到长安镇振安一路,是一条由北部-西南方向的切线,全长59.9 1公里,其中学院路北站至省道S256段及虎门商贸城段为地下线,长16.2 2公里,其余为高架线,长43.69公里,途经石碣、石龙、茶山、东城、莞城、南城、厚街、和长安9个镇区,设站20个。
R3线从长安镇振安一路到谢岗,是一条西南-东部的切线,全长50.8 5公里,其中松山湖和常平境内部分路段为地下线,长19公里,其余为高架线,长31.8 5公里。途经长安、大岭山、松山湖、东坑、常平、谢岗6个镇区,设站14个。
R4线从R1线黄江站到康怡路清溪汽车总站,是市域东南部东西方向的一条切线,全线高架,途经黄江、塘厦、清溪,全长24.17公里,设站8个。
轻轨时速最高可达120公里
据介绍,待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东莞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将分近期和远期两阶段付诸实施。近期估算静态总投资为273.3亿元,动态总投资为295.4亿元。
近期项目将分三期建设实施:一期工程,R2线一期,石龙站-新城中心;二期工程,R2线二期,新城中心-长安汽车站;三期工程,包括R1线一期和R3线一期。
此外,远期首先建设R1线麻涌-新人民医院站和松山湖站-黄江南站,全长31.8 1公里,其次建设R3线东莞东站-谢岗东站、R4线黄江站-清溪汽车站,线路全长37.3 8公里。
据悉,东莞轨道交通建成后,根据规划中出行时间目标要求,以东莞市区为核心至常平、虎门的出行时间约为30分钟,至松山湖出行时间约为20分钟,R1、R2、R3线采用最高速度120公里/小时的车辆,可以满足出行时间要求。
乘坐舒适程度超过国家标准
《东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显示,东莞轨道交通运行系统可选择普通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和低速磁悬浮系统,规划暂按采用普通轮轨系统、B型车考虑,初步选用最高时速为120公里的车辆。
据悉,R1、R2、R3线均为连接市域各功能片区的市域快速长大干线,R1线最大站间距为11.5公里,平均站间距为4.53公里;R3线最大站间距为6.67公里,平均站间距为3.87公里;R2线最大站间距为5.3公里,平均站间距为3.13公里;旅客在车上的旅行时间相对较长,为提高乘坐舒适度,在满足客流量要求的前提下,应适当降低车辆定员,以适应本线功能定位和客流特征。
相关规划称,R1、R2、R3线近远期车辆正常载客,站立定员采用5人/平方米标准,具体定员:带司机室车辆为180人/辆,不带司机室车辆为210人/辆。
194公里轻轨促进城市升级
轨道交通建成后,东莞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东莞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从“内聚外联”两个方面回到了这个问题。
内聚效应
城市中心区辐射功能加强
未来东莞将形成“节点、片区”型的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形成由具有区域意义的“四大专业中心:主城区、松山湖、虎门———厚街、常平———樟木头”形成复合型中心,共同承担区域与市域的服务职能,承担相应片区内部的综合服务职能。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将四大专业中心———主城区、松山湖、虎门———厚街、常平———樟木头紧密连接在一起,有助于缩短城区(莞城)与城市主要功能区以及主要功能区之间的空间距离。
这将改变东莞市自下而上、分散发展的格局,构建“自上而下”的****主导发展模式,促进西北部片区、西南部片区、中部片区、东北部片区、东南部片区这五大片区的快速形成和发展,缩短片区时空距离,加快东莞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实现城市发展目标。
外联效应
更好地融入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带
东莞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有“外联”的作用,根据网线规划,R1线的功能定位为东莞至广州和深圳的快速联络线,通过麻涌镇接广州5号线蟹山站,通过黄江镇可接深圳4号线龙华站。R2线南部通过长安后,接深圳机场站,北部在石龙站预留与增城的接口。R3线在谢岗镇预留与惠州城市轨道交通的接口。
根据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编制的《珠三角轨道交通网广州-东莞-深圳城际铁路可行性研究》,广州-东莞-深圳城际铁路在东莞境内线路走向与东莞市轨道交通R1线麻涌-会展中心站和R2线会展中心站-长安汽车站的线路走廊重合,其在东莞境内不仅承担城际轨道交通功能,还承担东莞市域轨道交通功能。
《东莞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称,轨道交通建成后,东莞将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与区域交通枢纽的合理衔接,加强城市主要区域中心、主要城镇与珠三角的快速联系,承担对外交通的集散功能,通过在铁路石龙站、新东莞站、东莞东站这几处区域换乘枢纽与珠三角区域轨道交通衔接,增强与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的联系,使东莞更好地融入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连接相邻城市广州、深圳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满足东莞与两市之间相邻区域的交通需求,承担由于“同城效应”产生的区域客流。
链接
轨道交通换乘指南
根据规划,近期轨道线网换乘站为7座,其中轨道交通与区域交通枢纽换乘站5座,分别为石龙站、汽车总站、新东莞站、东莞站、东莞东站;轨道间换乘站2座,分别为会展中心展和松山湖站。会展中心站为近期建设车站,R1与R2组合线,松山湖站近期是两线贯通运营站,远期为R1线与R3线换乘站。
据介绍,会展中心站位于东莞市新的城市中心,东莞大道与鸿福路的交叉路口,是R1线与R2线的十字交叉换乘站。车站采用地下三层结构,地下一层为站台层,地下二层为R2线站台层,R1线站台层在地下三层。
《东莞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指出,R1线设有4个换乘车站,在万江汽车总站可换乘公路客运交通,在会展中心站可换乘R2线,在松山湖站可换乘R3线,在黄江可换乘R4线。R2也设有4个换乘车站,在石龙站可与广深铁路换乘,在会展中心站可与R1线换乘,在新东莞站可与广深港客运专线换乘,长安汽车站可与R3线换乘。R3全线同样设有4个换乘车站,在长安汽车站可与R2线换乘,在松山湖可与R1线换乘,在东莞站可与广深铁路换乘,在东莞东站可与京九铁路换乘。R4只有一个换乘车站,黄江站为该线与R1换乘点。(实习编辑:陈卓栋)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