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原文
“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是重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是直辖以来丰富实践的凝炼和升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牢牢把握并努力完成的总任务。
15年前的6月18日,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
昨天,伴随直辖重庆的15岁生日,市第四次党代会隆重开幕。
直辖15年,重庆成长为朝气蓬勃的少年。
在党****和******的坚强领导下,在历届市委、市****的不懈努力下,重庆紧紧围绕落实****交办的“四件大事”、“314”总体部署,前10年完成了“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艰巨任务,后5年迈出了“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的坚实步伐。
“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是在对重庆发展阶段科学判断基础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提出的总任务。
15年发展成就奠定坚实基础
直辖15年,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经济总量从1996年的131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011亿元,人均GDP由550美元增加到540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7倍。
除综合实力跃上台阶,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也取得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缓解、所有制结构逐渐合理、统筹城乡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成长中的重庆也存在一些不足:
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我市GDP总量排全国第23位,人均GDP(重庆34500元,全国3519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重庆20250元,全国206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重庆6480元,全国7480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数据说明,重庆发展质量并不太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创新能力不太强也是阻碍重庆加快发展的“绊脚石”。
此次党代会提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正是要着力解决重庆发展中的不科学因素。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来自市******的代表说,总任务中,坚持科学发展是总体的要求,实现富民兴渝是根本的目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重庆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科学发展,而科学发展的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富民兴渝。此外,民富市强也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这位代表称:全面小康主要包括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基本社会保障等23个指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小康实现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只有人民群众富裕了,全面小康社会才能实现。”
事实上,“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也是对历届市委、市****战略部署的继承和发扬。
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发展、富民为本”,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该代表认为,“每一次党代会都贯穿了‘富民’这条主线,而这次提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则是对前三次党代会精神的深化和发展。”
顺应全市人民的期待
“科学发展、富民兴渝”顺应了全市人民的期待。
直辖15年,重庆有了很大发展,但市情特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不大,综合实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
但是,人民群众期待过上更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来自渝中区的代表称,解放碑商圈内,仅两家国际著名品牌卖场贡献的税收额就超过了整个朝天门市场同期贡献的税收,这说明,人民群众需求不断升级,从追求生活必需品上升到追求高档消费品。
此外,人民群众的需求层面也不断拓展,从追求物质生活到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从关注经济层面到关注****、文化、社会、生态层面等等。因此,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仍然是我市面临的主要矛盾,必须从重庆实际出发,遵循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兴渝。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落实“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未来5年,是重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科学发展。这决定了我市必须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代表们认为,未来几年,要落实“科学发展、富民兴渝”这一总任务,必须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立足扩大内需,着力促进消费,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还要继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国资、民资、三资协同发展,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所有行业和领域;同时还要注重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记者 郭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