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开大道蓝湖郡小区,陈立夫堂侄陈泽祯在他的面包店里。
记者 杨新宇 实习生 苑铁力 摄
北部新区金开大道蓝湖郡商业街新开的红炉磨坊最近有点火。这是一家面包店,却因为创始人的身份而备受重庆市民的关注———他就是人称“国民党教父”的陈果夫、陈立夫的堂侄陈泽祯。
3月11日上午,重庆晨报记者来到了这家小面包店,“AlphaBakery”,中文名为红炉磨坊。面包店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它的创始人陈泽祯却鼎鼎有名。他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院,曾任台湾《联合报》驻日特派员,当过朝日电视台新闻脱口秀节目的固定嘉宾,46岁时改行做面包。他的第一家店开在了美国田纳西州,被媒体评为东南七州最好的面包店。2002年,他又把店开到了北京。重庆是他的第三家店。
人物背景>
姓名:陈泽祯
年龄:66岁
所在地区:北京
职业:红炉磨坊创始人
家庭背景:祖父是国民党元老、孙中山的左右手、蒋介石的拜把子大哥陈其美;两位堂伯是国民党CC系创始人陈立夫、陈果夫;父亲是台湾著名企业家和金融家陈惠夫。
3月11日上午,重庆晨报记者来到了这家小面包店,“AlphaBakery”,中文名为“红炉磨坊”。
上午10点刚过,这里就已经有了四五桌顾客,其中两桌都是外国顾客。面包店面积不大,装修精致,听收银员说,这里一张真皮椅子的价格都是七八千。
透过透明的玻璃门可以看到,厨房里有五六个面包师傅正忙着和面团,一个戴着白色高帽子的师傅不时从一个硕大的烤炉里取出香喷喷的面包。
面包的种类看起来也十分丰富,除了各种欧洲面包外,还有奶油蛋糕、巧克力和冰淇淋等。
当然,号称“拒绝植物奶油”的红炉磨坊单品售价也不便宜,一个普通的德国传统黑面包售价就要36元。
坐在角落里反戴着一顶深色鸭舌帽的老人就是陈泽祯。他的穿着十分朴素,喝着自带的茶水,谈话时的表情十分丰富,偶尔故意蹦出一两句不太标准的重庆话,像一个玩世不恭的老顽童。在记者采访的3个多小时里,他一直手舞足蹈地描绘他的各种经历,而每当提到他的面包事业时,他会两眼发光,然后侃侃而谈。
做面包是被生活所逼
陈泽祯在北京的面包店生意很好,每天专程开车到他店里买面包的顾客不计其数。45岁的时候,他带着全家移民美国田纳西,靠翻译和开面包店养老。2002年,他把面包店开到了北京。去年夏天,他决定在重庆开大陆第二家红炉磨坊。
陈泽祯笑称,开面包店是被生活所逼的。1991年,刚到美国的他仅靠写作和翻译来维持生计,在拿到一笔数目较大的稿费后,他盘算着必须做点事业来养老。
和很多在外国创业的中国人一样,陈泽祯最先想到的是都是开中餐馆,“但一来,我年纪大了抡不动大勺,二来,做中餐馆身上总有股油烟味。”思量了几天,陈泽祯突然想到,家里附近的面包“难吃死了”。于是,46岁的他决定学做西点面包。法学院毕业,笔杆子闯天下的陈泽祯,对烘焙技术可谓一窍不通,不过他丝毫不畏惧。
借着昔日做记者积累下来的人脉,陈泽祯找到了日本洪培业小有名气的神奈川县青木先生拜师学艺。他告诉记者,前前后后,他一共在青木那里学了3年多烘焙,练就了一身好功夫,“现在年纪大了,也能随随便便做出四五十种面包造型。”陈泽祯乐呵呵地说道。
评价重庆人爱吃懂吃
现在,陈泽祯在全球已经有了三家店,太太负责美国田纳西店,他就负责北京和重庆两家店。
重庆店是陈泽祯和一位朋友合伙开的,陈泽祯说,他没有把赚钱当成是自己做生意的目的,“在我看来,赚钱只是做生意不可或缺的条件,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对周围人、对社会和世界的影响。如果以后大家提到烘焙、蛋糕,会想起红炉磨坊,就更好了。”
事实上,他的北京店开业至今仍然处于亏损状态,靠着美国店微薄的盈利维持着。为了让重庆店的面包达到自己心中的欧式标准,他还说服合伙人一起购买了价值约30万人民币的日本原装进口欧式熔岩DECK烤炉,整个重庆店的投入超过了百万元。
“今年1月底开始试营业,第一天的营业额就有2200多元,想当年,北京店开业第一天只有46元。”陈泽祯对重庆人的评价是很能够接受新事物,以前美国有一家报纸评价陈泽祯“好吃、懂吃、舍得吃”,而这句话也很好地表现在了重庆人身上,对重庆店的未来,他十分看好。
面包经>
每天至少和18种面团
我的面包自然卖得不便宜
陈泽祯坦诚,自己的面包并不便宜,一个普通的德国传统黑面包售价就要卖36元,很多第一次光顾的客人都难以接受。“我们的原材料几乎都是是国外进口的,欧式面包的粗粮全部用的在德国已经有170多年历史ABEL SCHAFER 公司的巴伐利亚栽培进口原料。”陈泽祯解释。
他还进一步透露,不管国内还是国外,很多面包店都是一个面团打天下,“你走进一家面包店,看到各种造型好多面包,其实它们都是一个面团做出来的,造型不同,口感味道却一模一样。”
陈泽祯说,做面包难就难在面团上。在他的红炉磨坊,每天却至少要和上18种不同的面团,“越是外形简约的面包越考验面包师傅的功底,它对和面、发酵和原材料的要求都很高。”
陈泽祯记忆最深刻的是在北京开店初期,三位法国女士买了几个蛋糕。陈泽祯让三位女士为他的面包打分,结果得分85分,让他很伤心,“这么努力,怎么连90分都没有!”结果三位女士解释,85分是很高的分,她们还是第一次在中国吃到这么地道的欧洲面包。
陈泽祯告诉记者,自己店里85%的顾客都是外籍客人,被他们称赞“面包做得地道”是他最开心的事。“我自豪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做出了让外国人都称好的面包。”
对话>
谈健康
植物奶油少吃为佳
重庆晨报:听说您是第一个提出拒绝植物奶油的人,为什么?
陈泽祯:很多人听到植物这个词,就觉得很健康,其实原本根本就没有“植物奶油”这一说法,现在所说的植物奶油是指棕榈油通过处理后将非饱和脂肪变成饱和脂肪,在日本被称为人工合成油脂。这种东西在我看来就是异物,它永不发霉,常被用来做奶油蛋糕的裱花,人吃下去会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重庆晨报:真正的奶油又是怎样的呢?
陈泽祯:真正的奶油是提取的肉类的油脂,在常温下是会像冰淇淋一样融化掉的。不可否认,对于很多爱美女士而言,奶油吃了容易发胖,但跑跑跳跳还是能够把多余的脂肪燃烧掉。
谈重庆
父母曾在重庆生活
重庆晨报:你之前有来过重庆吗?
陈泽祯:这是我第三次来重庆,第一次是在去年底,受合伙人的邀请来重庆看店,当时就觉得这个地理位置不错,既不喧嚣,周围又有几个高档社区,很适合我们的品牌。第二次是在1个月前,当时这家店刚刚装修完,而聘请的几位新的面包师傅也在北京完成了培训,我又跟着他们一起来重庆考察。这一次我还带来了在日本很有名气的烘焙师傅仓桥美明,他曾经每年都给日本影星三口百惠做生日蛋糕,泰坦尼克在日本东京首映时,他还受邀做了一个泰坦尼克船式的蛋糕。他会跟着我一直呆到14号,指导这里的工作。
重庆晨报:听说你父母曾经在重庆居住过?
陈泽祯:长大后我有听我父母谈起过重庆,母亲在提到重庆时,会谈到青木关这个地方,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这是重庆的一个地名。可惜当时我年纪太小,记忆不是很深刻。
本版文除署名外由重庆晨报记者 刘淳 采写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