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首页 新闻中心 汽摩房产 经济 交通 规划 金融 旅游 美食 区县 西部 图片库 摩天迷 宣传片 IT CBD 女性 留言 许愿墙 解梦 算命 论坛
重庆未来 > 主城核心区

吴敬琏告诉重庆:战略决定未来 布局决定结局
  2005/7/11 10:16:51


●把铁路修到香港去 ●增强“软实力”要靠企业 ●****部门不是“司令员” 

    这几天人们一直在关心一个问题:作为中国经济学界“最有良心”的经济学泰斗,吴敬琏先生在重庆会拿出什么精彩的观点、他那深不可测的葫芦里又能倒出哪些苦口良药。在昨日开幕的“2005重庆发展战略论坛”上,吴先生不负众望,用他特有的敏锐和直白陈诉了自己的观点。正如副****黄奇帆昨日的开幕词中说的,教授、专家们的观点,能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明晰思路。 

  
   

吴先生讲得起劲王****听得专心      

    长期靠投资拉动要出问题 

    吴敬琏演讲的主题是“十一五:经济增长的新模式”。重庆当有什么样的经济增长新模式?吴敬琏给出了他的答案:新经济增长模式,不是靠投资拉动,也不是靠“重化工业化”,而是要靠效率。“战略决定未来,布局决定结局”。 

    他说,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要靠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但在后来,消费持续乏力、出口拉动有限等的影响下,一些地方****纷纷把发展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增大固定资产等的投资上。对此,吴敬琏认为,今天的模式变了,与以前传统的增长方式根本不同了,新的经济增长惟一的出路是靠效率的提高。“靠投资拉动,短期可以,时间长了,就不行,要出问题”。他提醒,各地方****对投资再不要搞什么政策倾斜了。 

    在讲这番话前,吴敬琏还指出,此前有人认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重化工业化”,这个观点也是不对的,毫无理论根据。 

    支柱产业不能由****指定 

    那么,如何利用提高效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呢?吴敬琏给出了“三大源泉”之说。第一,要加速“基于科学技术”的广泛推广,对科学发明、技术创新的激励要形成制度化;其次,要发挥服务业的作用,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已在本世纪之交,首次超过工业,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第一产业;三是要加速企业的信息化。 

    下午,论坛进入到开放互动阶段。吴敬琏谈及“发展战略”问题。他说,1997年重庆直辖时,将钢铁、化工、汽摩列为3大支柱产业,这个战略“有一个因素被忽略了”,即重庆作为东西部的桥头堡、长江上游最后同时也是最大的一个港口的区位优势没被利用好。 

    他的话一落,重庆工商大学一教师马上提问:“请问吴教授,你是否指重庆以前的发展战略值得反思?” 

    吴敬琏呵呵一笑,“这个问题很简单,我的回答——当然是!不然,今天的会议就不用开了”。同时,他指出“发展战略”这个提法本身也不对。因为现在是市场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了,****部门也不再是“司令员”了。对于支柱产业,不能由****来指定,什么是,什么不是,而要市场来选择,****只能引导。 

  最好把铁路修到香港去 

    对于重庆今后的发展战略,吴敬琏说,除了要在效率上做文章之外,重庆还要“扬长避短”,目前,最关键的是要打通陆路通道,最好把铁路直接连到香港去。 

    他说,本来长江水道是重庆的一大交通优势,但如今这一优势多少已受到影响。若把陆路通道打通,这有几大好处,一是可以融入“泛珠三角”中去。“泛珠三角”目前有11个省,连四川、贵州都进去了,而重庆还没有,值得思考。从工业结构看,广东的轻工业发达,而重庆的重化工发达,互补性很强,若能与“泛珠三角”合作,对重庆大有好处。 

    增强“软实力”要靠企业 

    当有听众问吴敬琏:“重庆的软实力与上海比有多大差距?”时,吴教授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梭罗的理论,再次强调了他的观点“经济增长要靠提高效率”。 

    他说,****偏重投资拉动经济的热情要淡化,要做好引导工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而发挥优势要靠谁?不是****,而是企业。“在中国各省中,谁的竞争力最强?浙江!而浙江就是靠的企业,靠的一大批有极强竞争力的企业。”“你若去浙江看看,这些企业的******,20年前还是农民、理发师”。 

  引外祖父喻重庆企业家 

    曾经在重庆南开中学上过2年学的吴敬琏说,上世纪50年代,他到成都去,看到成都人走路慢吞吞的样子,就想起重庆人的快节奏,巴不得成都人像重庆人那样走快点。然而,现在到重庆一看“到处都在打麻将”。 

    一观众立即问:“那你是否指重庆缺乏企业家精神了?”吴敬琏也很风趣:“重庆人有企业家精神,不过,那是50年前的事了”。他以他的外祖父(重庆奉节人)举例:先在奉节挖煤炭,卖到武汉;到了武汉后,又做起了“洋火”,“洋火”一做,又做到了日本,后来又回到弹子石开工厂。尽管后来失败了,但他屡败屡战,最后又跑到北京搞蜂蜜去了。 

    “重庆也有企业,但不是很多”。不过,吴敬琏指出,这种现象,不能光责怪企业家,有一个环境的问题。 

    杨国安:别急着“走出去” 

    在昨日的“2005年重庆战略发展论坛”上,身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的杨国安先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没准备好,别忙着“走出去”,对中国企业而言,“走出去”只能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 

    杨国安这一观点,是针对国内一些企业把“走出去”当作任务,“被动”地“走出去”而言的。他认为,要成功地“走出去”,企业必须想清楚一系列问题:企业的全球战略意图是什么?要思考为什么要全球化?是否具备了全球化的基础?在什么地方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或者发达国家?全球化做些什么,是为了资金、研究、销售、服务等等?全球化的途径怎么走? 

    最后,杨国安教授着重提醒,“走出去”前一定要在国内站稳脚跟,成为强者;比如,TCL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前8个月就“烧掉”了5500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5亿)。不然,若盲目地“走出去”,必然要闯死。本版稿件 记者 刘定云 图 钟志兵 
 
(责任编辑: 李元元 )  
  
 [点击评论]

更多>>   相关资讯
重庆发布城市更新 “三年蓝图” 2027年建
一江清水两岸翠——重庆绘就山水之城绿色转型新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 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
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重庆要做好哪些事?
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智慧之光”普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 上半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