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自己的明星 护自己的市场
本报记者 李丽
“韩国电影的影响力已经蔓延到好莱坞了!”“韩国来个小明星,我们发那么大的版;我去韩国,人家的报纸就登一个豆腐块,人家的版面都留着捧自己的明星了!”“我们要支持本地明星,对抗‘西风’和‘韩流’!”……大哥成龙最近走到哪儿,都为韩国电影对华语电影的冲击忧心忡忡,都不忘为振兴华语电影,扶持本土明星而振臂高呼(详见本月21日A21版、本月28日A29版)。
“韩流”热得有没有道理?“韩流”算不算热过头了?在成龙言论的影响下,一场对“韩流”的大讨论在社会各界蔓延开来。
1 媒体:“韩流”过热是假象
“‘韩流’其实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热!这是个假象!”广东电视台总编室肖枞语出惊人。广东台节目采购科海外引进剧负责人吴战印证了她的看法。吴战介绍,由于国家广电总局对海外引进剧的规定,身为“韩流”主力军的韩剧在内地播出,其实只能“委屈”在每晚7时至10时以外的“非黄金时段”。此外,引进韩剧的审批手续很“麻烦”,而且渠道不畅———国内电视台无法跟韩国片商直接交易,只能通过“中介”购买,如湖南台正热播的《大长今》就是千辛万苦地从台湾八大电视台手中购得的。这两大原因使得广东台每年引进的韩剧实际上寥寥可数,而且价格也并不高,“就算跟普通的内地剧相比也很便宜———一集五六千元就到手了”。广州台广告部的陆青也表示,韩剧在广州台播出的数量并不多,而且习惯了追捧港台剧的广东地区广告商对韩剧也并不特别“感冒”。
假如“韩流”过热是假象,那么这种假象究竟从何而来呢?肖枞认为,报纸、杂志和网站为“韩流”“入侵”立下了不小的“功劳”。“韩剧精致唯美,很合媒体从业人员的小资口味,而他们的口味自然也会影响到版面。时间一长,就无意中将‘非主流’炒成了‘主流’。”对这样的“指控”,某报一位资深编辑却并不接受:“‘韩流’盛行,绝非几家媒体可以‘造’得出来的———没见当初《大长今》在香港播出时收视有多火!而且‘韩流’并不完全体现在荧屏上,很多人看韩剧都是通过DVD等其他途径的。”另一家报社的女编辑则指出了媒体爱登韩星新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韩国明星个个俊男靓女,登在报纸上赏心悦目,不像内地有些明星,连张像样的写真照都没有。”
像成龙这样的世界巨星,到了韩国,见报的新闻也只是个豆腐块,可见韩国人对本土明星的重视。
2 影视界:抵制“韩流”有必要
成龙提倡冷待“韩流”,受益的自然是中国影视圈。知名导演高希希便为成龙的呼吁大声叫好:“我很同意他的观点。韩剧有高丽民族的特色,但中国文化还是要立足于本土。”高希希说,前阵子他的《搭错车》在国家广电总局的影视研讨会上被研讨,不少与会专家便纷纷提出了“韩流”入侵的问题。“大家都认为,中国的影视剧其实并不弱,人文气息和故事架构是我们的特长,《中国式离婚》、《走向共和》等精品剧还远远胜过韩剧。假如中国的媒体能多关注国产剧,我们会很开心的。”
旗下聚集着不少明星的华谊兄弟经纪公司经纪人傅红宇也为成龙“支持本地明星”的说法“举起双手”:“坚决支持!我们平时帮艺人做宣传,名气小一点就很难出街;可那些韩星,随便一个不知名的就能出半个版!中国人那么喜欢韩星,可人家韩国人又认识几个中国明星呢?人家根本不宣传我们!”
尽管支持抵制“韩流”的做法,但圈中人也纷纷表示,“韩剧”、“韩片”的精致包装、真挚情感和贴近生活、不猎奇的朴实手法,确实值得中国的影视人学习,但是“学习”并不是像有些圈内人做的那样生搬硬套。此外,韩国****对影视产业的重视和扶持也让他们羡慕不已。傅红宇说:“我记得前几年的时候,韩剧、韩片根本没人知道,再看现在,全亚洲人都争着追捧!原因很简单,据说人家****扶持文化市场是来真格的,根本不用导演、制片自己去折腾钱的事儿!”
金喜善是内地媒体见报率颇高的韩星

3 老百姓:别跟“韩流”过不去
成龙号召大家抵制“韩流”,有些观众却想不通。他们认为韩剧、韩片受欢迎是因为它们质量上乘,这一点中国的影视剧得好好学学,而不是在旁边巴望着“韩流”早日倒台。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秦姓女白领说:“为什么要抵制呀?看人家做得好,中国娱乐圈的那些人妒忌了吧。”她说自己经常看韩剧韩片,“每次都哭得死去活来,中国的影视剧能有这个效果么?”她说,那些动不动就拿“婚外恋”、“乱伦”、“傍大款”作噱头的导演编剧们得多向韩剧学习,看人家是怎么把普通人的亲情和爱情表达得那么动人的。“中国的影视作品是‘羊’,韩剧、韩片就是‘狼’。你不把‘狼’放进来,这些‘羊’就永远没有危机感!”秦小姐说。
也有不少人赞同成龙的号召。在律师行工作的朱先生便认为,成龙的忧虑不无道理。“虽然我也觉得不少中国的影视作品简直就是‘垃圾’,但也有不少精品。中国的影视市场就像一棵树,假如大家都不来呵护和扶持,它就无法茁壮成长。所以,****有必要在引进韩剧、韩片的数量问题上把关,而媒体在报道‘韩流’和本土文化的比例上也应该慎重,不要一边倒。”
(关于韩流对华语电影、电视市场的冲击,欢迎读者参与讨论。地址:东风东路733号羊城晚报社娱乐编辑部,邮编:510085;电子邮箱:wbylb@ycwb.com;传真:020-87780079)
金素妍在韩国只属二三流演员,但在中国非常吃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