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贤模在学校学习制作面点
韩国小伙文贤模 记者 邹飞 摄
人物档案
文贤模,18岁,韩国大田市人。去年3月到大渡口某旅游中职学校烹饪部学习烹饪,如今厨艺水平已接近中级厨师水准,会做重庆菜近40种。
一碗重庆小面,让韩国小伙文贤模迷恋不已。为了能做出可口的小面,文贤模不惜放弃到美国学习的机会,只身来到我市大渡口区学习厨艺。近日,记者在大渡口区某中职校,见到了这名胖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意的文贤模。
一碗小面吸引他到重庆
记者见到文贤模时,他正在学校的实践教室里全神贯注地学习制作面点。见有陌生人来找他,这个胖胖的小伙子显得非常腼腆,居然脸红了。
让记者诧异的是,文贤模竟能比较流畅地说一口重庆话。在交谈过程中,“啥子”、“啷个办”之类的重庆方言,不时从他嘴里蹦出来。文贤模说,自己在大渡口这所中职学校,学习厨艺已经一年多了。今年初,他还在这所学校度过了自己18岁的生日。
文贤模说,自己是韩国大田市人。2007年,他随父母来到中国,在青岛读初中。2009年,初中毕业的文贤模本来将被父母安排到美国或印度继续学习,但一碗风味十足的重庆麻辣小面,却改变了文贤模的人生轨迹。
原来,2009年夏,文贤模到重庆游玩。期间,文贤模无意间来到一家小面馆外,走得又累又饿的他进面馆随意点了一碗小面。一筷子小面下肚,却令文贤模回味无穷。“又麻又辣,味道十足,简直不摆了。”昨日,文贤模一边回味着当初吃到的第一碗重庆麻辣小面,一边用重庆言子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文贤模说,他当时觉得重庆小面是他吃过最好吃的面食。于是,文贤模回到青岛后,说服自己的父母,然后在朋友介绍下,于去年3月来到大渡口的某旅游中职学校烹饪部,学习烹饪。
听不懂行话曾闹不少笑话
该校烹饪部主任余德平回忆,文贤模初进学校时,闹过不少笑话。
“记得有一次上实践课,我让他拿‘厨手’,也就是抓肉的钩子,结果他在教室内转了一圈,走到我面前,把手伸了出来,当时大家都笑了。”余德平说到这里,在旁的文贤模也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对于文贤模当初最想学的拉面技巧,文贤模也闹过笑话。拉面在行业术语里叫“抻(与‘称’同音)面”,当初余德平让文贤模抻面,文贤模挠着头反问道:“没有秤啊,怎么称?”
不过,现在的文贤模已经不是才入行的“嫩头青”了。余德平告诉记者,文贤模如今的厨艺水平已经接近中级厨师水准。
为了拉好面天天练臂力
文贤模进入该校时,学习制作的第一样东西,就是做拉面。“面拉好了,吃起来才有‘筋道’。”文贤模说,起初,自己在拉面时,因为没有臂力,老是将面拉断。后来,他跑去买了一副拉力器和一对哑铃,每天早晨起来就练习臂力。2个多月后,文贤模拉的面再也没断过。
除了拉面,文贤模现在最拿手的要数炒鱼香肉丝。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文贤模提到鱼香肉丝的次数,仅次于小面。“我当时以为,鱼香肉丝里会有鱼制品调料,没想到连鱼的影子都没有,太神奇了!”文贤模向记者说出了为何自己也钟情于鱼香肉丝的原因。
“制作鱼香肉丝的关键是,肉丝必须切均匀,酸辣味要适度,以突出香味。我以前制作的时候,白糖放得太多,肉丝总是没有酸辣味,后来我调了很多份调料,慢慢试,才摸索出合适的比例。”文贤模告诉记者,他要将鱼香肉丝带回韩国,到时候肯定会吸引无数人来吃。
与面馆老板交流曾遭拒
文贤模的同学况路霞告诉记者,文贤模经常在中午或下午放学的时候,邀请同学带他去吃重庆美食,特别是有特色的面馆,他是一定会去品尝的。文贤模介绍,自己去数十家面馆或面摊品尝过重庆小面,其中不乏名列“重庆小面50强”的摊点,他如今已逐渐摸索出一些经验。“‘重庆小面50强’我还没吃完’,今年的目标就是全部去品尝一遍。”文贤模说。
文贤模表示,与面馆老板们打交道“并不容易”。文贤模记得有一次,在江北一家小面馆吃到非常美味的小面,于是就向老板讨教制作小面的作料是如何搭配制作的。“结果老板拒绝告诉我,说这是商业秘密。”文贤模笑着挠了挠头。
韩国面食作料没重庆丰富
“韩国的面食,作料没有重庆小面搭配得多,比较清淡,重庆小面的原料用得多,功夫十足,味道很好。”文贤模说,自己来重庆学习烹饪后,第一次学会拉面后,就迫不及待地用自己拉的面,煮了一碗小面。当时,他以为制作美味的重庆小面最关键的是多放海椒,结果做出来的小面只有辣味,没有爽口的感觉。“后来我去外面吃小面,就仔细看面馆摆放的调料,我曾数了数,有近20种之多,我才知道为什么自己制作的小面不好吃。”文贤模舔着嘴唇、比划着说,小面面汤一定要用骨头汤,他喜欢吃煮得较硬的小面,所以一般在沸水里“滚几滚”就会捞起来。
“作料用的海椒一定要炒香,火不能大,微微糊一点,味道闻起来‘简直不摆了’。”文贤模操着一口重庆话摇头晃脑地说,自己初次炒制海椒的时候,被呛得眼睛水直流,炒制出来的海椒全变黑变糊了,做成油辣子放到面里,有一股苦味。
文贤模说,重庆很多好吃的小面,都出自于不起眼的小店。他很好奇:有的小店虽然位置偏,但每天总是很多人。“我听说有的人来自很远的地方。”文贤模感叹,重庆小面的魅力确实大。“重庆小面满碗是辣椒末,但食客就喜欢这样多的辣椒,看上去像是一碗辣椒汤,吃到最后却酣畅淋漓。”文贤模总结着自己对重庆小面文化的认知。
目前,文贤模与自己的妹妹居住在江北。文贤模透露,自己在家一般不会做川菜。因为川菜的制作太“复杂”了。
“我有时候会弄重庆火锅,我妹妹第一次吃重庆火锅被辣哭了,但每当我一弄火锅,她还是要吃,嘴里虽然嚷着辣,但拿着筷子却不松手。”文贤模透露。
学成厨艺回国推广重庆小面
文贤模现在已经会做很多重庆菜:鱼香肉丝、毛血旺、火锅……据文贤模计算,他会做的重庆菜有近40种。“重庆菜好吃,重庆小面更好吃。”在文贤模的心中,始终将重庆小面摆在美食第一位。
“特别是藤菜配小面,最好吃。藤菜炒起来也‘巴适’!”文贤模搓了搓手说,去年自己和父母团聚,他炒了个藤菜和青椒肉丝给父母品尝,父母赞不绝口。此前,本来父母对他学厨艺表现得不以为然,但在品尝过他做的重庆菜后,态度逐渐改变。学校烹饪部主任余德平说,文贤模的父亲,现在会经常托自己的翻译打电话到学校,关注文贤模学厨艺的进展。
文贤模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心愿,等明年厨艺学成后,就回到韩国推广重庆菜,特别是重庆小面。“我的目标是开上100家连锁店,让重庆小面和重庆菜遍布韩国的各个城市,而且我还要把藤菜运回国,让大家分享!”胖胖的文贤模信心十足地说。
记者 吴光亮 见习记者 付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