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商务网,重庆电子商务第一网!!
首页 新闻中心 汽摩房产 经济 交通 规划 金融 旅游 美食 区县 西部 图片库 摩天迷 宣传片 IT CBD 女性 留言 许愿墙 解梦 算命 论坛
专题关注 > 重庆热点关注

15年后的重庆是啥模样
  2005/10/11 11:07:29


2005-06-17 华商网 - 重庆时报

3600公里高速构筑“4小时重庆”

陈义华:九三学社重庆市委副主委、重庆大学教授

  “直辖前,重庆的高速公路只有114公里。直辖后,市****提出‘振兴重庆经济,以交通作为切入点’,重庆的交通建设取得了飞速发展。”陈义华提起重庆交通的发展有些激动,作为研究交通问题的学者,他亲历了直辖八年来重庆交通的变化,同时也参与了重庆未来交通的规划讨论。

  公路 实现“4小时重庆”

  到2010年,主骨架高速公路为“二环八射”,总里程2000公里;地方公路实现所有县际之间、出境公路有一条二级以上的公路相连,新增高等级公路2000公里以上,所有行政乡镇及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2020年将形成3600公里“三环、十射、三联”高速公路路网,构筑“4小时重庆”交通蓝图,基本达到目前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目标。

  铁路 新建11条铁路

  应继续扩建与发展,应形成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从今年起至2020年,我市将新建11条铁路:襄渝线、川黔线、渝怀线、遂渝线修复线;将建三条通向武汉、成都、兰州的铁路;兴建两条地方铁路和两条环线铁路。一条地方铁路是长(寿)垫(江)梁(平)线,联结渝怀铁路和万宜铁路;另一条是南川至涪陵段,串起了渝黔线和渝怀线。

  重庆枢纽东南环线,连接川黔线与渝怀线;重庆枢纽中环线,该线从重庆西站北端引出,经枇杷湾、大渡口,与东南环线相接。这两条环线建成后,重庆枢纽环线将正式成型。

   水路 吞吐能力将突破1亿吨

   长江、嘉陵江、乌江水运主通道与渠江、小江、大宁河等四级以上骨干航道即“三主三干骨干航道”和重庆、万州主枢纽港与涪陵、奉节、合川、江津、彭水港即“两枢纽五重要”港口为重点,相应建设基础性航道和中小型港口。

  到2010年,重庆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将突破1亿吨大关,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15万标箱,汽车滚装吞吐能力达到96万辆。三峡水库形成后通过三峡大坝万吨级航队可直至重庆,并可实现江海直达运输;嘉陵江重庆至四川广元740多公里航道将全程渠化;乌江、大宁河等河流的通航条件也将得到明显改善。

10年后重庆教育西部之首

牟映雪:重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学博士

  “如能够得到良性发展,10年后重庆应能成为西部之首。20年后,重庆将成为儿童乐学、教师乐教、市民愿学的学习型大都市。”牟映雪说。

  教育财政应该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在政策上,应营造一个“和谐、公平、稳定的社会与教育环境”。要改变、改革现在的“户籍制度”,消除城乡壁垒。农民工在城镇化过程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也是纳税人,他们的子女应该享有和城市公民同等的权利,这是重庆城镇化、重庆发展的关键一环。

  重庆的高等教育,要注重学历培养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可以适当借用“订单式”培养与“学分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住房条件直辖市中最好

曾庆均: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教授

  重庆要成为经济中心,要花时间,大致在2020年到2030年间,重庆能够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重庆与成都的合作很重要,重庆要成为龙头,如果说离开成都等地是比较难的,第二个是与贵阳协作。

  2020年,重庆的居住面积、居住环境肯定比上海好,现在都比上海好。目前,重庆高校教师的住房100%比上海高校教师的住房好得多,至少比上海多出1/4到1/3的面积。将来重庆的住房条件肯定比京、津、沪好,重庆的发展空间大,但是在全国不敢与最好的城市比,应该是处于中上水平。

重庆将成西南文化演艺中心

刘明华:重庆市文化局、广电局副局长、西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刘明华兼有学者和官员的双重身份,谈及重庆未来文化的发展,他给我们勾画了一个清晰的蓝图———西南演艺中心,文化硬件仅次于上海。

  “2020年,重庆将建成长江上游文化中心。”刘明华说,届时,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将达消费总支出的6%~7%。文化产业将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刘明华称,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与自然人文景观和文化古迹保护的关系,将城市文化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高起点统筹规划城市文化建设。着力在城市文化设施、文化景点、文化街区、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方面体现地方特色,赋予人文内涵。另外,力争每个区县都有图书馆、文化馆,各区县建成多功能标准影剧院、老年大学,建成一批农村儿童文化示范园。

  2010年前,在北碚建成重庆自然博物馆、在黄桷垭建成重庆广播电视监测中心、建成占地1000亩的重庆广播电视综合发射塔等。2008年前,在渝北冉家坝建成重庆文艺家活动中心。

以重庆为中心建“4小时经济区”

张明举:西南师范大学教授、市****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初见张明举是在西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科学学院的小会议室,他穿着一条蓝色牛仔裤,给人的印象是坦率而耿直的,直觉上他是一名敢言的学者。

  “截至2004年,重庆的平均人口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380人。”张明举说,重庆未来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人口压力,这种压力表现在资源、环境、就业等各个方面。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重庆自身的交通区位优势,打破行政区划构建以重庆为中心的经济区域。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航运为纽带,以重庆为中心构建“两小时”或“四小时”经济区域,将贵州北部、四川北部和长江沿线部分地区纳入其中,解决重庆发展的资源瓶颈。同时,整合该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形成统一的旅游品牌,重庆将成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解决就业的根本就是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几年前GDP每增长1%就可以拉动就业增长0.3%,而现在GDP对就业的拉动只有0.1%左右。在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辟新就业渠道成为重点。

2020年重庆基本实现城市化

蒋育维:重庆市人大****会委员、南岸区人大副主任

  “重庆未来的发展必然是经济与文化并举,在中国的城市群落当中,‘经济上有地位、文化上有品位、山水园林式城市’将是未来重庆的图景。”

  根据重庆“十一五”发展规划,重庆将在2020年基本实现城市化的进程。以南岸区为例,南岸区现在还有农村人口10多万人,现在每年农转非的人口有1万多人,估计在2010年就可基本实现城市化。

  ●编后:重庆工商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院长曾庆均用一句“俱往矣,数风流城市,还看今朝新重庆”概括了他对重庆未来充满的希望,我们相信这也是3000多万重庆人共同的心愿,我们坚信凭着市民勤劳的双手,众专家的预言必有实现的一天。

  重庆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胡腾 李增勇 采写

  特别鸣谢(排名不分先后)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 易小光

  重庆工学院副教授 陈兰(女)

  西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秦启文

  西南师范大学教授 刘光远

  西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朱泽山

  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劲松

  西南师范大学教授 徐辉

  煤科分院高级工程师 郭科社

  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教授 黄爱龙

 [点击评论]

更多>>   相关资讯
打造更多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标志性成果 重庆还有
母城焕新 渝中更新
可听可感可触,“点亮意趣·无界新空间”沉浸式
重庆:城市更新为“旧空间”注入“新活力”
全球渝商大会在渝举行 袁家军会见重要嘉宾并讲
艺术村落项目入选全国创新案例 大足中小石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