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业的扩张带动了调味品的发展,目前我市已有近20家火锅企业建立了调味品基地 全国很多城市的超市里都能找到重庆调味品的踪影 日前,记者从市火锅协会获悉,由于重庆火锅的发展带动了我市调味品行业的迅速发展,重庆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调味品基地。火锅节期间,重庆火锅协会会长何永智称,现在全国各地的超市里都可以看到重庆调味品的踪影,由于有这个先天优势的存在,给重庆成为全国最大的调味品基地创造了条件。 各个企业争相建基地 我市火锅业向外扩张的步伐很是迅猛,全国的加盟店越来越多。为了迅速、快捷地给加盟商配送火锅底料,从2005年起,我市餐饮企业纷纷开始兴建加工底料基地。 最早的带头者是小天鹅,他们在石柱县投资2500万建立了一个火锅底料基地。随后,秦妈在渝北投资近亿元修建加工厂,占地50多亩,年产量3000吨。不久,德庄、五斗米、家福、苏大姐、秦妈、清华火锅等纷纷开始建立基地。 由于有现成的加工线,各企业生产的底料也有特色,他们开始尝试制造调味品,这些调味品可广泛用于其他家常菜,例如水煮鱼、泉水鸡等,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目前,我市已经有近20家火锅企业建立了各种调味品生产基地。此外,为满足基地的原材料供应,还延伸了产业链。以前调味品行业需要的花椒、海椒、大蒜等都是来自外地,目前我市江津、石柱等地都已建有花椒、辣椒、大蒜等原材料种植基地。 调味品创新层出不穷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调味品,以辣椒酱为主。我市餐饮企业绞尽脑汁,在创新上下工夫,创新了很多新奇调味品。火锅协会会长何永智称,这体现了重庆作为调味品大市场的创新性。 秦妈方面称,最初涉足调味品行业时就发现市场上很多产品已经饱和,例如常用的烧鸡公、香水鱼系列,于是研发团队就想创造点新奇产品。经过长期市场调研发现,年青人是消费主力,但现在很多年青人都不会做菜,最主要的原因是不会调作料,如果能发明炒菜作料,肯定很受欢迎。 于是,团队就开始行动首次研发了包括鱼香肉丝作料在内的10个产品。一推出,立刻受到年青一族的喜爱,他们在超市买菜后,顺便把作料买回家,做菜立刻变得很简单。随后,他们又陆续开发了麻婆豆腐等20多个品种。到现在,凡是家常菜,秦妈都把它开发成了作料。 还有的企业甚至发掘出了市场空白,将小面调料都做成了调料,让懒人煮面条的时候,再也不用东找花椒西找海椒了。一时间,这种小面调料在各个超市卖得相当好。 重庆调味品全国布局 目前,各个生产调味品的火锅企业都在全国展开营销,于是,全国很多城市的超市里都能找到重庆调味品的踪影。秦妈方面称,毫不夸张地说,现在随便到哪个城市的超市里,货架上的调味品中,重庆产的至少占了三分之一。 此外,小天鹅旗下还专门成立了佳永食品公司,将小天鹅的调料卖到全国各地,并依托其海外营销网络,欲将调料出口到美国等国家。 秦妈方面称,火锅企业要纵向发展,调味品是一个重要突破口。他们刚刚开了全国营销大会,今年准备拿出2000万元的营销费用推广产品。 周君记方面,曾专门去香港举办作料推广会,并走访了很多香港的餐饮企业。目前,香港有很多川菜餐厅每年几十万元的调料订单都锁定了周君记。 记者 李琦 手记》 产业抱团 才能做大 如果说香港是时尚之都,引导着人们的打扮潮流;那重庆这个火锅之都兼调味品之都,就引导着人们的胃,她怎么变化,胃就怎么变化。从火锅之都到调味品之都,都是产业抱团的结果。 火锅协会会长何永智称,正是由于大家相互学习、抱团发展,这才在全国有了重庆火锅企业的7000多家加盟店,把重庆做成了火锅之都。而火锅之都向下游产业链延伸,自然成了调味品之都——这是抱团发展后顺理成章的事情。 经常组织统一活动也是重庆火锅抱团发展的一大突出特点。火锅协会秘书长李乾惠透露,2003年火锅协会曾组织各协会成员去参加成都西博会,他们统一身穿红体恤,在成都刮起一阵红色旋风。2008年,他们又组织一起去香港澳门学习参观。重庆火锅的整个发展的过程,都充满着互助互爱,相互抱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