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群舞排练中。记者 何庆渝 摄\视觉重庆
激昂的乐声响起,演员拉着纤绳、踩着节奏不断向前,他们拉着的是一架被击落的日机残骸……8月14日下午,重庆国泰艺术中心4楼的排练厅内,重庆芭蕾舞团原创舞剧《归来红菱艳》5.0版正在排练。
《归来红菱艳》是一部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宏大背景,以被誉为“中国舞蹈之母”的戴爱莲,在战争年代以舞报国的真实经历创作改编的作品。该舞剧讲述了爱国芭蕾艺术家“莲”毅然抛弃国外的舒适生活,回到处于民族危亡中的祖国,用舞蹈为人民呐喊、为民族抗争的动人故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今年8月至10月,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将在北京举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主题展演活动,全国共有22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入选。作为唯一入选展演的重庆文艺精品,也是全国22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中唯一的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入选的原因是什么?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创作故事?记者对该剧主创人员以及相关专家进行了采访。
导演说:
“希望年轻人能从中获得力量”
“注意上身的延伸感,眼神给出去,情绪保持住。”当芭蕾舞者们正挥汗如雨地排练时,重庆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芭蕾舞剧《归来红菱艳》总导演刘军时刻注意着每个人的状态,不时给予指导。
为什么会选择戴爱莲的故事进行创作改编?刘军表示,无论是她早年在英国皇家芭蕾学校留学,还是成为德国柏林国家芭蕾舞团250年历史上首个亚洲籍演员,刘军人生中许多重要的时刻,都曾得到过戴爱莲的鼓励。“所以创排《归来红菱艳》既是对榜样的追随,也是对历史题材与时俱进的挖掘,我们希望现在的年轻人能从中获得力量。”
《归来红菱艳》以双线叙事,明线是女主角“莲”从海外归来的爱国情怀和艺术追求,暗线则是以男主角“轩”背后所代表的********南方局对文艺青年的引领。
“芭蕾不是西方的专利,我们在其中注入了中国人的审美和故事。”刘军表示,如同戴爱莲当初将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融入芭蕾艺术一样,《归来红菱艳》也创造性地将西方芭蕾与秀山花灯、苗族舞、藏族舞、维吾尔族舞等相结合。
该剧已经演出90场,几乎每一场刘军都会坐在观众席,观察观众对每一幕戏的反馈,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建议打磨修改,从动作细节到情感表达,力求每一个段落都能抓住观众眼球。
“目前已有3万多名重庆观众看过这部舞剧,最小的3岁,最大的88岁。常常有观众看完后并不着急离场,而是在剧场给孩子讲述重庆大轰炸的历史。”刘军说,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8月22日—23日,《归来红菱艳》将在重庆大剧院连演两场,这将是该剧打磨升级为5.0版本的第一次亮相。刘军透露,8月22日场次的演出票已经售罄,23日余票也不多,观众对《归来红菱艳》的认可,令她和演员们都十分振奋。
再有十多天就要进京演出,重庆芭蕾舞团整个团队都充满期待。“尽管连日来高温酷暑,演员们每天排练超过7个小时,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刘军感慨地表示,这一批在重庆成长起来的优秀舞者,将每天都当作新的起点,也希望每一场演出都能给观众带来新的惊喜。
演员说:
“‘莲’是烽火年代的‘大女主’”
重庆芭蕾舞团主要演员李思雨,饰演女主角“莲”。8月14日下午,记者在排练厅看到她时,她的右腿还绑着护膝。“‘莲’这个角色是烽火年代的‘大女主’,有着相当的力量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手势和表情,都要有穿透力,让现在的观众深切感受到戴爱莲先生当初用舞蹈给予民众的鼓舞。”李思雨告诉记者,她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诠释角色背后承载的精神内涵。
在演绎《归来红菱艳》的过程中,让李思雨刻骨铭心的是“莲”在废墟中起舞的那一幕。“满目疮痍的街道上,她一身红裙傲然挺立,足尖划过破碎的大地,宣示着不屈的脊梁。周围的民众一次次倒下,又一次次站起,那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感动并信服。”在李思雨看来,舞蹈中呈现出来的动人情感,或许也是引发观众共鸣,并二刷、三刷的重要原因。
戴爱莲是中国芭蕾舞界“大神”级别的人物。在最初饰演这个角色时,李思雨心中忐忑,但随着演绎场次增多,在对历史资料的理解和专家的指导下,李思雨已经可以坚定地说出:“在台上时,我觉得自己就是她!”
饰演男主角“轩”的重庆芭蕾舞团主要演员杨晨呈,则从角色中读懂了“信仰的力量”。他是女主角“莲”的儿时伙伴,也是********南方局领导下的一名******员。在战火纷飞的重庆,两人在危难中相互扶持,共同奔赴抗日救国的崇高理想。
“作为舞者,这个角色通过充满力量的肢体语言,赋予了我极具张力的艺术呈现空间。刚劲有力的舞姿和饱满澎湃的情绪展现出伟大抗战精神,让这段历史在当代舞台上焕发新的生命力。”杨晨呈说。
专家说:
“它是新韵重庆的生动注脚”
“这是一个好题材,更是一部好戏!”8月14日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归来红菱艳》文学顾问、重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周勇给出了简洁有力的评价。
好在哪里?周勇表示,衡量一部文艺作品是否优秀,有三个重要指标,即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从2023年首演至今,不到两年该剧已在全国巡演了90场,今年9月就将迎来第100场演出,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观众的追捧。据抖音的流量统计,它在全国排名第三,这足以说明其受到观众喜爱的程度。”周勇表示,自己作为该剧的文学顾问,就是要不断地读懂时代、读懂主人公,挖掘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为舞剧注入神韵和灵魂,讲好这个发生在重庆的中国芭蕾故事。
“我们力图呈现爱国芭蕾舞蹈家以舞报国的真实历史,是创新创造中国艺术的文化历程,也是‘中国舞蹈之母’戴爱莲人生传奇的艺术呈现。”周勇介绍,戴爱莲人生和艺术最重要的转折点就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归来红菱艳》正是艺术地演绎了她这一转折过程。
在周勇看来,《归来红菱艳》能够从国内众多剧目中脱颖而出入选主题展演,有着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该剧有着鲜明的主题,是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一个具有全球视野、民族情怀的芭蕾舞艺术家“以舞报国”的故事。
其次,剧中主人公原型戴爱莲有着优秀品德,她不仅将西方芭蕾艺术引入中国,还深入挖掘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并将两者融合,为中国舞蹈艺术奠定了坚实基础,这种探索和融合即使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更重要的是,这部剧是坚持重庆题材、重庆主创、重庆演绎的艺术道路,极具重庆辨识度的艺术精品,是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重庆城市精神的具体体现。
周勇表示,作为重庆进京演出的唯一剧目,《归来红菱艳》的意义在于,它是在党的******后重庆创作的文艺精品,是重庆文艺界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向重庆这座英雄城市、向伟大的中国人民献上的珍贵礼物;它是全国22部入选作品中唯一的芭蕾舞剧,这对成立仅13年的年轻的重庆芭蕾舞团来说,是中国芭蕾舞界“重庆现象”的精彩展示;它是新韵重庆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