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货车司机李泽高将一面书写有“孝衣未退赴火场 危难时刻显忠诚”的锦旗送到成守平手中,连声感谢,“恩人啊!要不是你带头冲上去,我这房子、这一车货……全都没了!”
李泽高给成守平送锦旗,这事儿还得从7月5日说起。当天下午5时许,开州区南门镇莲池村八组,一声刺耳的爆裂声传来,一辆满载建筑装修材料的大型货车在村民院坝猛地蹿起冲天火舌,顿时浓烟翻滚升腾。
火光与声响引起了在附近参加追悼会村民的注意。“快!当过兵的跟我上!救人救火!”千钧一发之际,一道身影逆着人流,扭头大喊一声,目光扫向参加追悼会的人群,发出了号令。没有半分迟疑,人群中几位汉子闻令而动,组建起“突击队”,一头扎进浓烟与火光中。
这个身影是陆军第80集团军某合成旅勤务保障营一级军士长成守平,今年48岁。当时他恰好归家休假,参加亲人悼念仪式。顶着热浪,成守平来不及摘下头上的孝布,一边疾步冲向火场,一边大声拨打119:“南门镇莲池村八组!大型货车全面燃烧!紧邻民房电线柴垛!油箱随时可能爆炸!请求紧急支援!”
灼人的热浪裹挟着刺鼻的焦煳味扑面而来,烤得人皮肤生疼。贪婪的火焰疯狂舔舐着车厢,发出噼啪爆响。火苗顺着风势,扑向紧邻的民房、头顶密布的架空电线,以及堆积如山的柴垛。
“危险!退后!都退后!”火灾现场的人越来越多,灼热的气浪几乎令人窒息。成守平张开双臂,用身体挡住试图靠近的老人和孩童,见被烈焰包裹的油箱在高温炙烤下,发出“嘶嘶”声,他迅速作出判断,“先保油箱!再压明火!快!”
没有专业设备,老兵自有办法。几位“突击队”成员立刻分头行动:有人冲向旁边的沙堆,奋力铲起沙土,将沙土抛向最易蔓延火苗的车底和轮胎;有人抄起现场能找到的脸盆、水桶,奔向最近的水龙头,接力传递,将一盆盆、一桶桶清水,泼向滚烫的油箱和周边炽热区域。
汗水瞬间浸透衣衫,烟灰满面,手臂被烤得通红,但他们的动作没有丝毫迟滞。搬沙、泼水、传递、掩护……一系列默契的配合,硬生生在火魔面前筑起一道防火墙。
……
十几分钟后,当远处传来消防车急促的警笛声时,肆虐的火魔已被“突击队”压制。大家携手将车厢明火基本扑灭,油箱温度也显著下降,致命的爆燃风险解除!现场爆发出劫后余生的欢呼。
当李泽高闻讯匆匆赶回,看到的是四位满身烟尘、汗水涔涔、手臂灼红的汉子,正默默收拾着简陋的“武器”——脸盆和水桶。他紧紧抓住成守平沾满黑灰的手,声音哽咽颤抖,激动得一句感谢的话都挤不出来。
事后,李泽高特意定制了锦旗送到成守平家中。面对赞誉,这位一级军士长、老党员,只是用朴实的语气说:“没啥特别的。穿了二十多年军装,保护老百姓的责任早就刻在骨头里了。”
原来,成守平是忠县人,全军闻名的装备火控修理专家,多次参与重大任务,革新装备器材10余项,参与编写军队教材,研制维修工具12件(套),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国家发明专利1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