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7月1日电(李海岚)养老、入学、就医、用餐、休闲……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高品质城市生活。近年来,为让每一个社区都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重庆市聚焦空间融合,紧扣群众需求,加速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每一个15分钟生活圈都是一个小微城市,千百个小微城市共同组成重庆这个超大城。”重庆市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余颖介绍,重庆通过实施划圈定策、精准配置、共商共建、数字治理等举措,积极推动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规划实施。
为让生活圈规划得更便民,重庆将中心城区全域划分成915个15分钟生活圈,引导统筹配置菜市场、学校、养老设施等,确保日常生活需求就近解决。
为让生活圈规划得更科学,重庆为生活圈定制“配方表”,将生活圈分为居住型、产业型、商服型、其他型及乡村生活圈,灵活搭配建设老幼复合、医养结合设施等,针对生活圈人口结构进行差异化配置。比如,婴幼儿较多的生活圈增加嵌入式托育服务等设施,青少年比较多的生活圈增加一些体育活动设施。
为让生活圈更智慧,重庆正开发“生活服务圈空间治理”数字化应用,帮助快速发现生活圈“有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怎么用”。未来将升级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综合场景,把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整合起来,实现优质智慧生活服务“一站式”平台,用科技让生活更加舒心。
此外,重庆还着力解决基层文化设施不够、供给不优等问题,将文化设施植入商街、嵌入小区、融入公园,培育建设454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并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今年以来,重庆已完成21个社区综合服务体升级改造,新建体育公园25个、口袋公园43个,建设健身步道39千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33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64平方米。同时,“渝里乡商”基层议事协商改革已在重庆159个街道、乡镇试点推进,推动解决楼道整治等居民身边小事850余件、惠及群众150余万人。2025年,重庆将持续开展“城市治理进社区”行动,完成1000个社区小微公共空间治理项目,更好回应群众所需、所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