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证实为“重庆火锅协会成都分会”,以应对成都市场三分天下局面
重庆火锅企业联手密谋在成都设立“情报处”?此消息近日在重庆、成都引起广泛关注。“情报处”真正的身份为何?在成都一直占有绝对市场的重庆火锅为何出此策略? 昨天,记者就此与重庆、成都两地的主管协会与知名火锅企业取得联系,探寻重庆火锅成都“情报处”背后的故事。 真相>>> 情报处实为成都分会 “不错,我们确实计划要在成都设立一个常设机构!”昨日,记者就外界传闻重庆老板密谋将在成都设立“情报处”一事,与重庆市火锅协会秘书长李乾惠取得联系。不过,李乾惠表示目前还处于构思阶段,具体实施还要一段时间。 对于“情报处”一说,李乾惠解释道,“其实就是在成都的一个常设机构,当然对于成都的火锅也要进行观察和研究,主要在于让重庆火锅在成都团结,和当地火锅一起发展!” 被外界视之为重庆火锅成都“情报处”实际上是“重庆火锅协会成都分会”。“要成立这样一个重庆火锅企业在成都的常设机构,源于此前的一次重庆火锅在蓉发展研讨会,会上包括小天鹅、德庄、刘一手、秦妈、苏大姐、孔亮在内的重庆17家知名火锅企业达成协议。”李乾惠称,成都分会的设立,也将由这17家企业共同筹办。 据悉,不仅仅在成都谋划成立首个跨省市的火锅行业分会,重庆火锅企业协会下一步计划在多个省市成立分会。 |
现状>>>
重庆火锅在蓉单打独斗
重庆市火锅协会副会长吴任君昨天介绍,自从2002年孔亮鳝鱼火锅在成都新鸿路分店开业、重庆的主流火锅企业开始进入成都市场后,随后,刘一手、德庄、秦妈、苏大姐、君之薇等知名重庆火锅兵团,大举进入成都,到最鼎盛的2007年,成都街上近90%的火锅店挂出重庆火锅招牌。目前,尽管重庆火锅在成都依旧处于难以动摇的主导地位,小天鹅、德庄、刘一手、秦妈、苏大姐、孔亮在内的17个品牌企业在成都就有600多家分店。
重庆在成都市场最为活跃的火锅企业之一重庆刘一手火锅副总裁赵庆昨天介绍,价格是重庆火锅最初打入成都市场的杀手锏。最初,重庆火锅以“8632”的价格打入成都市场(荤菜8元或6元,素菜3元或2元),而当时的成都火锅,荤菜10元素菜3元。重庆火锅不仅价格便宜,味道上也善用麻辣,味道浓烈。
“但多年来,重庆火锅在成都一直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在商业运作上基本没有合作。”赵庆直言,刚进入成都市场时,重庆火锅所经历的是高速发展,现在虽然仍占主导地位,不过发展速度放缓,成都部分本土火锅趁机复苏。
在赵庆看来,目前的成都火锅市场,重庆火锅的主导地位依旧不可动摇,但成都本土企业近年来的突起也让成都市场出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在高中端市场,重庆火锅占据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不过成都街头近年来出现了不少装修精致、起名讲究的新派火锅店,快速抢到了一些中高端消费群体。
此外,重庆火锅在经历了多年发展和巩固后,也考虑到市场的需要,放弃以价格取胜的“中低端”消费市场,成都的本土火锅,趁机占据了很大份额。
应对>>> 联手筹办驻蓉常设机构 “目前,在成都的重庆火锅企业有上千家,重庆的知名品牌火锅企业都在成都设有分店,可一直缺乏组织化。”李乾惠说,设置重庆火锅协会成都分会,主要是结束重庆火锅企业在成都各自为营的局面,建立一个平台,让重庆火锅在成都合力抱团发展。这个常驻机构的设立,也要担负起与成都火锅多交流、促进双方在竞争中发展的职责。 成都分会设立后,具体任务有哪些?第一,在成都乃至四川的重庆火锅企业将采取资源共享的方式进行原材料采购、人才交流,并以行业规范的方式杜绝恶性竞争;第二,吸纳本地火锅企业、成都本土以重庆火锅命名从事火锅经营的企业;第三,对下属企业统一规范和管理,并制定规章制度;第四,有望组织下属企业进行集中采购和原材料基地建设,从而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第五,将对发展中的成都本土火锅、重庆火锅进行研究,促进重庆火锅在成都的抱团式发展,守住重庆火锅在蓉的老大地位。 记者 王珊 刘敏 声 音 李乾惠(重庆火锅协会秘书长):无论是重庆火锅还是成都火锅,拿出去都叫中国火锅,这样一个常设机构设置在成都,目前还处于构思阶段,其设置的目的在于让重庆在蓉的火锅企业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结束“散打”局面。同时,与成都本土火锅加强交流、共同发展。 何涛(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会长):成都火锅餐饮界,知晓重庆火锅协会要在成都设分会的消息,这是件好事,成渝两地火锅界加强交流学习,相信无论是菜品、服务还是味道,都能在现有基础上有所创新,最终才能让火锅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彭波(成都蜀九香火锅集团总经理):成都火锅近年来发展势头确实超过过去,但两地火锅要想真正的谋求更大、更好的发展,重庆火锅协会成都分会的设立是必然,双方只有加强交流和合作,才能共同做大火锅这块蛋糕在成都的市场,我们也欢迎这样一个常设机构的出现。 |
重庆火锅在成都市场的份额变化
① 飞速发展
从2002到2007年,重庆火锅在成都市场经过了高速发展时期,其原因在于价格更便宜,善用麻辣,味道浓烈等
■2002年 孔亮鳝鱼火锅成都开分店,重庆主流火锅企业开始进入成都市场。随后,刘一手、德庄、秦妈等知名重庆火锅,大举进入成都。
■2005年 成都火锅店七成署名“重庆”。
重庆火锅兵团的大举进入,使“热盆景”这些在成都红极一时的成都本土火锅,逐渐淡出市场。
■2007年 重庆火锅在成都的最鼎盛时期,成都街上近90%的火锅店挂出“重庆火锅”招牌。
重庆火锅兵团的大举进入,使“热盆景”这些在成都红极一时的成都本土火锅,逐渐淡出市场。
②三分天下
重庆火锅在成都单打独斗,成都火锅则趁势明显复苏。
■2008年 重庆火锅逐渐放弃低价竞争,将市场定位在“中高端”消费群体。
成都火锅在学习、借鉴重庆火锅的技术、味道后,明显复苏。本土老牌火锅店人气不减,蜀九香、麻辣空间火锅店等陆续兴起,“胖妈烂火锅”等大打低价牌,部分本土火锅趁机复苏。“成都川江号子”等快速抢到了一些中高端消费群。
③ 抱团 发展
拟成立重庆火锅协会成都分会。
■2009年及以后 目前,在成都的重庆火锅企业上千家。为形成统一品牌效应,准备设置重庆火锅协会成都分会,结束重庆火锅企业在成都各自为营的局面,合力抱团发展。
编 后
一上一下,似乎是跷跷板的特色。很难看见平衡的阶段。即使有也只是一瞬间,平衡的一瞬间,又出现了一边高一边低的现象。
重庆火锅在成都这几年的发展史,也就是和成都火锅竞争的过程,是一个典型的“跷跷板”原理,几乎没有平衡的时刻。重庆火锅、成都火锅被放在“跷跷板”(成都市场)的两端:你占的份额多了,别人的份额肯定会减少,你的减少了,别人的份额肯定就增加。
[点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