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滩古镇4A级景区。 李化 摄
酉阳一角。 冉永洪 摄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3年多了,酉阳如何积极行动起来贯彻落实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取得哪些积极成效?面对去年市委、市****出台的《关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酉阳如何调整和优化发展路径?日前,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委****陈文森接受了记者专访。
重庆日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酉阳如何结合自身特色积极贯彻落实,成效如何?
陈文森: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全市一盘棋”思想,推动各功能区域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协调发展、联动发展,成为酉阳转型发展的“导航仪”、发挥独特优势的“加速器”,为酉阳发展焕发了新的生机活力。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来,酉阳紧扣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不断深化对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认识,多次调整和优化发展思路:从“工业强县、林牧富县、旅游兴县、环境立县”到“以旅游产业化为龙头,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再到“生态强县、绿色富民”。并据此采取系列举措,确保了酉阳经济社会在加快转型中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与2012年相比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2012年相比增长39.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12年相比分别增长34.6%、41%。2015年接待游客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815万人次、31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75倍、2.07倍。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逐年递增,2015年达363天,居渝东南第一位;城镇集中式饮用水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90%以上。酉阳已成功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和市级生态县。
重庆日报:《关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出台后,酉阳如何围绕“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积极调整和优化发展路径?
陈文森:《实施意见》突出“绿色本底”,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中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本质内涵。酉阳作为地处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腹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生态最好的板块,在产业发展上始终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不求“高大上”、不搞“大而全”,但求“做特做优、做强做精”。
在旅游方面,依托生态、文化和民俗旅游资源,推进景区、城区、园区联动开发,推进特色旅游与特色农业、特色工业、特色城镇的融合发展,做足“特色”文章,走好“融合”路径,建设具有酉阳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目前,桃花源国家5A级旅游景区品质加快提升,成功创建龚滩、龙潭两个国家4A级景区,包装推出12个特色乡村旅游点。中药材、青花椒、油茶、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规模达100万余亩,农产品商品化率达57.6%。初步形成稀贵金属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新型材料、绿色能源等资源加工业产业体系,2015年工业总产值比2012年翻了一番。
同时,酉阳坚守“五个决不能”,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进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布局。目前,酉阳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3114.4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面积的60.2%;取缔了一批锰矿、水泥等高污染企业和高能耗的落后产能,以及不上环评不达标、超越环境承载力的项目;大力实施绿化造林、石漠化治理及大气、水污染防治等工程,森林覆盖率达53.5%。
重庆日报:酉阳在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具体目标是什么?
陈文森:《实施意见》是重庆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载体和平台,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路径选择。为此,酉阳将立足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紧扣建设武陵山区生态经济强县目标,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知名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武陵山区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县、武陵山区商贸物流高地、渝东南绿色工业增长极,着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体而言,就是从三个方面做足生态产业文章、走好绿色发展路径,真正让酉阳的“绿水青山”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一是推进旅游富民,打造旅游强县。提升巩固桃花源国家5A级景区、龚滩古镇和龙潭古镇国家4A级景区创建成果,全力以赴争创阿蓬江国家4A级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力争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以上,形成以旅游县城、旅游集镇、旅游乡村为支撑的旅游强县。
二是推进农业转型,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以生态、有机、富硒为方向,全力推进“中药材、油茶、山羊、青花椒、蔬菜、茶叶”六大10亿级和“优质稻、苦荞、冷水鱼”三大5亿级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打造全国中药材基地县、全国生态有机油茶大县、中国南方羊都、全国生态花椒之乡。实施“百千万”工程,培育发展100家龙头企业、1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0户家庭农场及种植养殖大户等。到2021年,力争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0亿元以上,形成以旅游县城、旅游集镇、旅游乡村为支撑的旅游强县。
三是推进“五特”加工,发展绿色工业。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向工业端延伸,重点抓好“五特”:一抓特色药业,构建特色制药产业集群;二抓特色酒业,打造特色黄酒和白酒加工产业集群;三抓特色农副产品加工,打造名优产品和企业品牌;四抓特色土家文化创意产品,构建特色土家文化创意产品制造业集群;五抓特色旅游商品,推出一批旅游纪念品、特色旅游食品等。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园区工业集中度达到85%以上。
链接1>>>
酉阳 打造青花椒 特色农业全产业链
我们都知道,一粒粒青花椒是用来做调料的。你可知道,它们能神奇地化为香水吗?
酉阳板溪工业园,正在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青花椒精深加工基地,年加工鲜花椒能力达10万吨,其中项目之一就是用青花椒提炼香水。
“香水的附加值是卖青花椒的几十倍,公司正在着力打造该产品。”正在用青花椒提炼香水的和信农业有限公司一负责人称,花椒除作为调味品原料外,还可广泛用于药材、保健品、化妆品、日用品等领域。如花椒籽中富含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的a-亚麻酸,提纯后可制成高档保健品,或用于制造高档奶粉、高档食品等;青花椒作为天然香料,还可用于制造高档香水、牙膏、香皂等。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正在与科研院所合作,推出青花椒麻精、微囊花椒粉、青花椒酱等新型调味品;采用天然香料加工工艺技术,推出青花椒香水、青花椒牙膏等,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
“通过科技创新,正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将传统花椒产业变成朝阳产业。”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农委相关人士称。
据介绍,全球每年对花椒需求量约300万吨,而产量只有150万吨,市场缺口大。特别是酉阳土地资源丰富,有宜林地60多万亩,为青花椒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且这里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有利于生产高品质花椒。
为发展生态工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酉阳瞄准青花椒产业,着力打造“中国青花椒之乡”。该县坚持****引导、企业经营、农民主体、市场带动的原则,以和信农业为龙头,企业与农户捆绑式合作,狠抓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产业体系建设等。农户提供土地、劳动力,负责花椒种植、采收和日常管理。公司提供花椒种苗、专用肥料、药剂、技术指导等,再保底价回收,统一冷藏、加工、研发、包装、销售。
据介绍,去年酉阳全县就有4万亩花椒树投产,产量在460万公斤左右,产值首次突破7000多万元。
“十三五”时期,酉阳将按照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山地生态资源优势,打造青花椒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到2020年,力争实现青花椒在地面积30万亩、年产量10万吨、年产值10亿元以上。
链接2>>>
花田乡何家岩村 依托资源优势 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土家族的吊脚楼掩映在绿树下,错落有致;泉水顺山流淌,形成潺潺溪流;泉水流淌的沟壑上架有13座便于行走的小木桥,被称为“一里十三桥”。
这里就是去年9月被农业部列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的酉阳花田乡何家岩村。该村位于菖蒲盖悬崖之下,因寨中村民多为何姓而得名。
何家岩村共有753户2527人,属贫困村,其中贫困人口达166户668人。该村山端连结菖蒲大草原,山腰山泉涌灌,山底溪流成河,360°梯田环绕,错落有致的木屋古寨构成奇特的自然景观,是酉阳有机稻主产区域,也是“十三五”休闲农业发展和乡村旅游规划重点区域和打造全域桃花源重要节点。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该村依托资源优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发展的要求,积极打造梯田旅游,发展贡米产业、包装何家古寨,全力将何家岩古寨建成集养生、养心、养老、文化体验、度假休闲于一体的全市著名、全国有名的“挂在悬崖上的古寨”,将何家岩梯田打造成为中国唯一的360°梯田景观。
据介绍,目前该村有机大米核心基地达5000亩,示范基地达12000亩,贡米产业已覆盖90%以上农户,年产优质有机大米1250吨,产值2580万元。2015年,何家岩村被认定为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6年,花田农业园区被评为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16年,该村被列入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名单、全国民俗摄影基地。
2015年,该村共接待旅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万元,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效应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