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1月21日电(韩梦霖)没有创新,我们可能依然生活在有限的半径中;没有创新,我们的世界可能依然是相互隔离的孤岛。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洪流,更是对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重塑和再定义。城市,因创新而兴,因守旧而衰,中外皆然。
当下的重庆,就是这样一座充满创新气质的城市,一个个创新项目生根落地,一批批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创造的活力不断迸发,新技术和新模式大量涌现。大潮奔涌,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重庆,正想方设法激活每一个创新细胞,让创新成为流淌在血液中的城市“基因”,让创新精神成为社会推崇的主流价值,让创新意识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潜意识”。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城市的天际线,你都能感受到她的勃勃生机。今天,让我们通过《城市相册》来观察重庆的“创新细胞”。
在我国最大的3D打印应用中心——重庆华港工业园里,陈列着由3D打印出来的世界各地标志性建筑,包括北京鸟巢、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巴黎艾弗尔铁塔等结构错综复杂的产品。新华网 李相博 摄
这台工作中的3D打印机,以尼龙粉末为原材料,基于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正逐层打印两对模型飞机的机翼。新华网 李相博 摄
由于3D打印通常以尼龙、金属、陶瓷等粉末为原材料,在打印结束后,工作人员会对产品进行清粉处理。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和总量都已进入世界前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成为必然之路,3D打印将推动新材料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实现大的飞跃。新华网 张免 摄
“全副武装”的操作人员正取出经过喷砂后的3D打印产品。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医疗等重点领域,3D打印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推进重庆市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华网 张免 摄
3D打印中心展厅内展示的精美灯具。即便结构如此复杂,也能够通过3D打印来实现。华港工业园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我国高分子复杂结构增材制造技术产业化,在国际技术领域和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新华网 李相博 摄
位于重庆九龙坡高科创业园的重庆精准生物研发及转化基地,以基因测序、精准生物治疗、干细胞再生医学等精准医疗技术为切入点,开展个体化医疗与研究,从而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进行治疗。新华网 张免 摄
重庆精准生物研发及转化基地总投资2.8亿元。基地的启动运行,契合了重庆构建生物产业创新体系的发展形势,将在生物大分子药物和先进技术领域同国际企业展开同步竞争,未来产值或突破千亿元。新华网 张免 摄
CAR-T细胞疗法是重庆精准生物的主攻方向之一。CAR-T细胞疗法可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清除癌细胞,从而实现癌症的治愈。在CAR-T细胞疗法这一领域,重庆已经走在国内领先水平,并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新华网 张免 摄
重庆精准生物研发及转化基地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试验。除了九龙坡区,巴南区也在重庆打造完整的医药研发技术链。近日落成的巴南麻柳生物医药产业园,欲通过“3+”创新性模式,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制剂、中医药、医疗器械、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等产业。到2020年,医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产能600亿元。新华网 张免 摄
最近,在重庆大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试生产仪式上,一辆轨道列车的亮相引起大家关注,这辆轨道列车上安装了由重庆华非云投资(集团)公司、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邮电大学共同承建的“基于量子安全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平台”。这也是全球首辆安装这一系统的轨道列车。新华网 张免 摄
在重庆华非云通讯公司的厂房内,技术人员正在对列车进行检测。华非云,这家注册资本只有10万的微企,在几年时间内,已经成长为开发出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移动通讯技术、拥有自己的产业园区、在海外市场获得上千亿元轨道交通订单、率领重庆一众企业集团出海的大企业。新华网 李相博 摄
重庆华非云通讯公司总经理黄海在为技术团队讲解“融合量子通信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指挥调度平台”部署。据黄海介绍,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不小的安全隐患,沿线至少有几百个点,黑客登陆后可以随意对列车的行进状态和其他参数进行修改。而采用“基于量子安全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平台”,则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隐患。新华网 张免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