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十三届科技考古讨论会在重庆开幕
新华网重庆10月18日电(通讯员赵卓、柯锐)17日,全国第十三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在重庆开幕。来自中国、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内外的50多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将进行6场次83个专题报告和近百篇学术论文研讨。
在会上,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王昌燧表示,现在任何一项科技跟考古都能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包括卫星遥感技术、生物DNA技术等。最开始运用到考古中的科学技术是地质地层学和生物分类学,后来测年技术的引入让考古从定性描述变成了定量描述,“以前是说哪里比哪里的年代早,测年技术引入后,就可准确测出年代了。
据介绍,全国第十三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起始于1988年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全国实验考古讨论会,通过28年的发展和积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技考古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我国考古事业的快速发展。本届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主要议题集中于陶瓷考古、冶金考古、玻璃考古、玉器考古、生物考古、环境考古、农业考古、残留物考古以及考古技术、文物保护等多个研究领域,旨在深入交流我国近年来科技考古的研究成果,探讨国际科技考古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