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图形 王若静 制
“我们想出来的游戏被抄袭了!”日前,本土麻辣明星干豇豆在微博上吐槽,自己火锅店(渝伍星)开发的游戏被秦妈火锅大学城熙街店(以下简称“熙街秦妈”)抄袭。昨日,熙街秦妈相关人士表示,创意不分先后,只是借鉴渝伍星的做法。这是怎么回事?
事件
两火锅店打口水仗
昨日,渝伍星老火锅店合伙人之一、本土麻辣明星白如霜告诉商报记者,两个月前,这家火锅店由本土明星周勇敢、干豇豆、王香香、一撮毛以及她共同成立。作为新店,白如霜等人希望能迅速打响知名度。后来,他们想到,或可把虚拟偷菜游戏搬进现实。
白如霜打开微信界面,向商报记者介绍了游戏规则:消费者在微信端关注渝伍星老火锅店后,可到游戏界面为自己以及邀请好友来共同偷菜,集齐15种菜就可以兑换8人免费火锅。游戏一推出,就受到了众多顾客的欢迎。
然而,让白如霜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了模仿者。昨日,白如霜激动地指着熙街秦妈的微信端告诉商报记者,“你看,他们不仅游戏玩法、规则制定和我们一样,就连红色的背景都没有替换,是赤裸裸的抄袭行为。”
对此,熙街秦妈却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开发的游戏,创意来自某次消费者的建议。”相关人士介绍,准备实施时,发现渝伍星已经开发出类似游戏,所以不能说是“偷”,顶多说是借鉴了其创意。
昨日,商报记者仔细对比了两家开发的微信游戏,除了兑换的菜品不一样以外,从创意、游戏内容到游戏方式几乎完全一样。
争议
谁“偷”了游戏创意?
“这个游戏我投入4万元的开发成本,据我了解,熙街秦妈只花了不到1万元的成本,就把我们的创意偷走了。”以干豇豆、白如霜等为代表的本土明星显然咽不下这口气。随后,他们通过其粉丝群将事件迅速发酵,在消费者群体和业界中引起不小的波动。
日前,商报记者在某餐饮交流微信群中看到,业界人士正热议此事,不少微博达人力挺渝伍星。而餐饮从业人员王秋却认为,这款游戏并非渝伍星首创,创意和此前风靡朋友圈的“偷车厘子”游戏类似,谁抄袭谁不好下结论。
而微博上的评论也十分热闹。有的人表示打击盗版,也有人认为熙街秦妈付费做了游戏,只能说渝伍星用得更早。
且不管谁“偷”谁,商报记者了解到,双方此次通过微信游戏均取得了不错的战绩。白如霜坦言,活动期间,微信公众号粉丝数迎来了爆发性增长,目前已超5万人。而熙街秦妈也在一周内新增了500余名微信公众号粉丝。
纵深
营销手段不构成侵权
昨日,志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浩表示,创意只是一个想法,不好判断到底谁先、谁后,所以在法律上并未有相关规定。从上述案例看,两家火锅店的行为应该都属于营销手段,他们主动向市场披露了自己的想法,也不属于商业机密,不够成侵权。
不过,通过创意衍生出来承载创新的载体,比如一段游戏程序等,如果成功申请了知识产权,遭到其他商家复制的行为就属于侵权行为。
陈浩提醒,餐饮从业人员要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到侵害,可申请知识产权。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与程序开发公司签订合同,规定该知识产权到底是属于第三方研发团队,还是属于餐企所有。如归第三方所有,可具体规定细节,比如使用的范围、年限等,进一步明确责任,保障自身利益不受侵害。
延伸
传统餐饮步入创新营销
传统餐企的思想正发生着转变,有7年餐饮营销经验的张世雄对此深有体悟。“2年前,都是我主动找客户,一个月也就接个1~3单,现在是生意主动找上门,平均每月7~8单。”他告诉商报记者,从餐饮营销整个行业来看,餐饮营销需求增大,很多广告公司开始转型专做餐饮营销。
张世雄称,像传统打折的营销方式如今已落伍了。越来越多的传统餐企都开始重视移动端这一渠道,比如通过微博、微信等,以互动的形式让消费者参与进来,从而与商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以渝伍星、熙街秦妈开发的游戏为例,为何能如此吸引粉丝关注?张世雄说,这是因为在商家与消费者的整个互动过程中,参与者不再是单个消费者,而是吸引了一群消费者的参与。“加上游戏有‘偷得到’和‘偷不到’这两种规则设定,兑换一桌菜或要50名其他消费者共同帮忙偷菜才能完成。”张世雄说,消费者既玩得有趣,商家又获得更多流量,这种创新营销已成为业界最喜爱的方式。
记者 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