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老太婆摊摊面亮相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后,掀起一股婆婆美食热潮。
王老太婆水煮鱼、晏婆婆老火锅、老太婆串串香……网友发现,重庆不少美食,都和婆婆挂钩,不少外地食客也在网上打探起了重庆婆婆美食。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联系上了几位美食婆婆。在美食里,她们或传承家法或积极创新,延续着重庆的麻辣名片;在生活中,她们豪爽、大气、果敢,演绎了重庆女汉子的麻辣性格。
重庆晚报 第一眼网记者 李梦真 史宗伟 见习记者 丁薛文 赵帮清 摄影报道
女汉子婆婆
背菜赶流氓全都自己扛
王老太婆水煮鱼
(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双北街138号)
辣食
热油翻腾、辣椒滚动,一盆油亮香辣的水煮鱼出锅后,满屋香辣味让人垂涎三尺。
说起自家水煮鱼,创始人陈兴礼婆婆说,走的就是重庆传统水煮鱼****大辣的路线。为了保证麻辣,光海椒就要泡上一年,“我们有个100多平方米的库房专门炮制佐料。”
老店开了25年,陈婆婆仍放心不下,至今很多事情仍亲力亲为,特别是所有保证麻辣的材料,都要亲自敲定。“花椒要从云南买,海椒要从贵州买。我不怕麻烦,麻辣的感觉差半分就不是我们的水煮鱼了。”陈婆婆说。
辣人
一件花色上衣、一条纯黑裤子……朴素的打扮掩不住干练,“干练”是身边所有人对陈婆婆的评价。
“创业之初,妈妈每天早上6时就要出发到两公里外的两路农贸市场买菜,当时交通不是发达,买的菜都要自己一步一步扛回来。”女儿王娅说,“一次买菜大概60多斤,一去一来要花2个多小时,母亲就这样背了6年多。”
“夏天,妈妈的衣服好像永远是湿的,不是忙着背菜就是在厨房忙碌,但她从没在我们面前抱怨过一句。”王娅说。
“婆婆是个女强人,店铺和家里一切大小事务都是她管理。有次,店里来了几个流氓想吃霸王餐,婆婆想都没想就挺身而出和他们理论,最终竟然说服了。”儿媳姚廷菊说。
在店里工作18年的服务员谢小燕说,2009年她因为想买房子但缺钱,上班心不在焉。“细心的陈婆婆发现后就找我谈话,我将实情告诉她,她二话没说就借我10万块,没说还钱的事,也没有打欠条,只是叫我好好工作。想到这些,我就很感动。”谢小燕说。
学霸婆婆
“希望跟得上年轻人脚步”
老太婆摊摊面
(杨家坪劳动一村深巷)
辣食
昨日,记者穿过几个居民区,才在劳动一村的深巷里找到老太婆摊摊面。
居民楼旁支起的小摊、10来张木质餐桌、热气腾腾的大锅以及此起彼伏的“老板,二两小面,多海椒少麻”……似乎都在告诉众人,这是家地道老重庆小面馆。
不过,这些年摊摊面的麻辣口味发生了细微改变。廖光淑婆婆告诉记者:“小面的灵魂是佐料,最能彰显重庆特色的辣椒和花椒尤为重要。往年海椒花椒选择以****大辣为主,比如大红袍。后来有顾客建议,小店知名度增加、外来食客增多、早餐麻辣味过重不利健康等,我们又试验了不同品种的花椒和海椒,最后敲定从河南淘来的海椒和云南淘来的花椒,特点是鲜香。”
辣人
廖婆婆就住在面店旁的小屋里,除开储物室,卧室只有不到20平方米。前几年,三个子女给廖婆婆买了新房,但她一直没去住,理由是实在放不下小面馆。
不过,廖婆婆工作比以往轻松很多。她说,前后收了几百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学员,开展加盟化经营:廖婆婆对他们进行培训,确保煮出的小面口味一致后,就可开加盟店。“我不介意将秘诀教给人家,我现在更像个老师。”廖婆婆说。
鉴于身份转变,廖婆婆也努力提高自己,“我拜托娃儿教我上网,现在可以轻松浏览网站。”
“看美食节目,看和徒弟的照片,看店里的网站……我希望能跟得上年轻人的脚步,和他们更好地沟通,也便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廖婆婆告诉记者。
实在婆婆
“先头部队变成后勤兵”
老太婆串串香
(渝中区和平路129号)
辣食
在渝中区,老太婆串串香颇有名气。
杨淑华婆婆说:“石灰市菜市场很多老板都认得我,我的花椒海椒特别巴适。海椒是最新一代,花椒也是最贵的。做重庆串串,味道就要够麻够辣,当然也要够实在。”
从2001年创办到现在,从十张桌子到有独立店面,“我们靠的就是实在,赚钱重要,但招牌更重要。”杨婆婆告诉记者。
辣人
如今,杨婆婆已没在店里招呼生意,只在楼下给客人煮饭,熬熬老荫茶,煮煮茶叶蛋。顾客下楼使用洗手间时会看到她,不少人误以为她是守厕所的大妈。
杨婆婆说,自己老了,不太能动了,“之前买菜、熬制底料都是自己做。但自从患上脑梗塞,就减少了额外劳动,从先头部队变成了后勤兵。”
潮范婆婆
“谁说做餐饮就得油光满面”
晏婆婆老火锅
(江北区五里店山水天成小区7号)
辣食
“老铁锅、老土碗,简单装修,味道就一个标准:辣得爽心、麻得舒心。”晏婆婆告诉记者,她们做的就是街坊邻居的老火锅,也是最传统的老重庆火锅。
原骨熬制浓汤锅底、大红袍山地梅花椒、严格按照顺序炒料……为了真正的麻辣味道,晏婆婆始终按照家里流传下的方法,坚持制作标准。
辣人
黄色卷发、黑底白点连衣裙,搭配橘色高跟鞋,50岁晏婆婆造型时尚。
晏婆婆说,自己的爱好绝对年轻化,喜欢旅游,喜欢尝试新事物,“最近,在朋友的介绍下喜欢上了微信,里面可以看到年轻人关注的东西。”
晏婆婆还是一个标准的高跟鞋控,“我就是爱美,谁说做餐饮就得油光满面了,不穿高跟鞋我觉得完全没法出门。”在儿子宴理心中,妈妈不仅潮范十足,人缘好,还特别喜欢帮人做媒,“这也是她热心肠的直接表现。”
“平时喜欢把自己光鲜的一面给别人看,”晏婆婆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店是我一个人经营,开店时间也只有3年,我必须想办法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很多事情都要一个人扛。”为此,晏婆婆的减压方式是抽烟和去卡拉OK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