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重庆的美术馆越来越多,不论是公立的重庆美术馆或是企业和收藏家建立的私营美术馆,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重庆各个区域。有政策支持或是资本支撑,这些美术馆举办了很多高质量的展览,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
但在重庆,也有这样一些美术馆,他们建立在社区中,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但却一直在坚持做各类艺术展览。本期艺术周刊,我们走进的就是社区美术馆。
重庆晨报记者 孔令强 报道
“万沛,你这样做艺术馆肯定坚持不过3个月!”2011年11月初,当万沛自费在小区里开办了一家艺术馆时(本报2011年11月4日曾做报道),艺术圈几位专业人士这样对他说。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三年了,万沛的HAO艺术馆现状怎样?重庆晨报记者日前再次造访万沛的HAO艺术馆,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虽然万沛坚持了三年,但他坚持得却并不容易。
3年做12个展览 观众超过200万人次
HAO艺术馆位于渝北区长安锦绣城14栋3楼的一套房屋内,走进艺术馆,墙上挂着油画、国画,桌子和飘窗上摆满了雕塑,厕所则被改造成了库房——100多平方米三室一厅的空间,到处堆满了艺术品。
虽然空间很小,但万沛三年来做的展览可是不少。“除了保证我在小区里的美术馆每天都开门,都有常设展览外,我还做了大大小小12个展览,而且这12个展览几乎没有相同的作品。”万沛顺口一一道来,“在HAO艺术馆做了两次展览,去某大型社区做了个展览,在一个商场做了三次展览,到北滨路的餐厅做过展览,还去北碚做了展览。”在HAO美术馆一进门的地方,能看到一条十字横幅:“文化进社区,艺术为人民”。万沛说,这三年来他就是在实践他当初的诺言:“社区、商场、餐厅、公园我都去做过展览了,我就是想要把高雅艺术带到普通老百姓的身边。”
“到现在为此,参观过HAO艺术馆举办的各类展览的观众已经超过200万人次。”见记者有点吃惊,万沛又仔细算了一遍,“这些数据我都是有记录的:第一个展览就有7000多人参观,在大型社区做的展览有超过3万人次观展。而在大型商场做的三次展览,加起来的展期超过3个月,那个商场的日均人流量又都在8万人次以上,所以来看过展览的观众超过100万人次,另外还有其他多个展览。”
也许有人会觉得,万沛的展览人气很高,一定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但答案却让记者又吃了一惊:“3年的时间,为了做这个艺术馆,我已经投入了80万元,但却没有任何盈利”。
万沛又开始给记者算账:“我开艺术馆的房子都是租的,最保守来算,房租、物管、水电这些基础开销都要接近3000块钱一个月,还不包括刚租下房子时的装修费用,但这还是最小的开销。”万沛介绍说,最大的开支来自于画作的装框费和运输费:“参加我展览的艺术家都是义务支持的,因此有的作品没有装框,我只有自己去装框,有的是在运输过程中画框有了损坏,我再重新装框的。一个大画框价格都在几百元,有的甚至要上千元。”而每一次展览的运输费用也不少,“每次展览我都要租车去艺术家那里把画集中到艺术馆,再运到展场。展览完了之后再运回艺术馆,再分别还给艺术家,这中间就会产生大量的运输费用。”万沛透露,这两部分的费用大概就占了总投入的近50%。
有的花销居然是请观众吃饭。“有时候有观众从很远的地方来看展览,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我就会请他们一起吃个饭,哪怕只是一碗小面。另外就是为展览的事需要请人吃饭,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万沛说。
记者采访完已接近中午12点,万沛热情邀请:“中午就跟我们一起去吃饭吧。”记者以还有采访为由推脱,万沛坚持说,“很方便,就在门口吃小面,我们每天中午都吃那个。”他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节约,自己已经吃了快三年小面了,“现在6块钱一碗,有时候吃得真的想吐了”。